【第1篇】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翻阅沉甸甸的历史,厚重而伟大,这便是华夏五千年所孕育的瑰宝!
有这样一本书 ,鲁迅说它是“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柳宗元说它“一字增不得,一字减不能 。”这就是司马迁筚路蓝缕、栉风沐雨而作的《史记》。
《史记·淮阴侯列传》的“一饭千金”镌刻了韩信早年落魄,一位漂妇见他可怜 ,给他饭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 ,拿1000两白银回赠 ,我们不难看出韩信的感恩之心 ,从小到大 我们也处处接受着别人的恩泽 ,老师 、父母 、同学,我们也应当学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陌生人的帮助数不胜数 ,我们应当怀着感恩的情感去报答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中“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多么直击灵魂深处的一句话,仿佛看到一个忧伤的灵魂与另一个无助的灵魂无声的碰撞 。不禁发问, 这仅仅是一本叙事的史书吗 ?
司马迁十岁通读古文,司马迁二十岁时 ,他的父亲司马谈资助他远行 ,游历大汉江山 ,这不正是读万卷书, 行万重路的道理吗?
在读之前,我以为这不就是一本平平无奇的史书吗?读完之后 ,无法控制不安的思绪 ,再读他的《史记》,我读出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千百年来不变的精神 !不论是太史令,还是屈原 ,亦或是项王或信陵,无论成败,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著作中千年的民族之魄,在他笔下,闪闪发亮!是《史记》,让我看到一种人性的韵味和光辉 !天地永恒,青史永新,打开典籍,对话先贤。应是天人著,悄然落人间 !
《史记·五帝本纪》中交给我们追随有美德的人 ;《史记·夏本纪》《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若无勾践之经历,《史记》就没有成书那一刻 。所以,司马迁写下了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 史记·孔子世家 》中道,景仰可敬先贤;《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中让我们的理想和志向化为千秋雄文;《 史记·项羽本纪 》中写项羽不过乌江之英勇。功过千秋, 皆在青史, 每个历史人物都如同明镜可鉴。在舜和禹的身上看到美德;在勾践身上看到隐忍;在孔子故里追慕先贤;在泊罗江畔, 感受屈原的家国情怀 ;在乌江之畔, 记取项羽的英勇, 也反观他的败亡!
山河如同青史 ,壮游如同读史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昔日,周文王被拘禁之时,推演《周易 》;孔子在窘迫之时,编著《春秋 》;屈原被放逐 ,赋《离骚 》;左丘双目失明,做《国语》;孙膑被残害,写出兵法 ;《诗》三百篇,多是圣贤发愤而作;“李陵之祸”是司马迁人生的一场转折 ,本应士可杀不可辱 ,可这青史要修完的啊!司马迁身残遇祸,但青史不可废也 !
那束一万年前的炬火 ,就此点亮了东方的文明 。它带先人驱赶野兽 ,直面生存的挑战与磨难 。他敲开灼甲的裂纹 ,给原始的迷茫一个答案 。它化作飘渺狼烟,惋诸侯纷争,战火不休 ,也叹风起云涌, 逐鹿群雄 。他点燃鼎中的盛焰, 看帝王雄心 ,一统九州 。那炬火,可以点燃华夏春秋 !字传心声,车行驰道,度量山河万丈,风吹异域,丝绸绵长,包容世间万象 。诗书寄情,思欲流芳, 且听后世传唱 。龙舞盛世,烟火寻常,华夏如愿安康 。历史的长河静静流淌 ,温润而端庄,其中熠熠闪耀的千万个流沙等着我们去轻轻地擦拭 。理会它的光芒 ,先读经,再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先贤。既读史,复读史,则观书不徒为章句。读史,读出华夏的渊远流长。
读史记之韵, 读出司马迁的韵味 ,那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光芒绽放的一个灵魂 !生前负重著史,死后万古流芳!带着一丝不羁 ,带着万般男儿忍辱负重的尊严,书写了一个自己的春秋 ,反复咀嚼,齿留佘香!
【第2篇】
让承担在风雨中起舞
——读《史记》有感
只有经历过风雨的蝴蝶,面对风雨,才会勇往直前,再次飞起,那是她生的责任,也是承担。
——题记
人生不过是午后到黄昏的距离,茶凉言尽,月上柳梢,历史之情,言尽而意无穷。
晋景公年间,晋国大夫赵朔被奸臣屠岸贾所害,整个家族被杀,只留下一个遗腹子,便是赵氏孤儿。赵朔的友人程婴和公孙杵臼设计用掉包的手法保全了这个孤儿的性命,但公孙杵臼为此而死。
后来,程婴将赵氏孤儿带到深山里去抚养,程婴把赵氏孤儿抱在怀里,实际上,是把一个时代挑在了肩上,作为赵朔忠诚的朋友,程婴背负着一个责任,就是为赵家保全唯一的后代,并寻找将来报仇雪恨的机会。
后来,晋国将领韩厥与赵氏孤儿赵武里应外和,灭掉了奸臣屠岸贾,讨回血债,恢复了赵家的地位。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后,程婴决定自杀,好在九泉之下向公孙杵臼禀报当年托付的事情已经完成。这样的义气在现代人看来真是不可思议,不过也确实让人为之动容。
程婴和公孙杵臼承担的是义。
管仲承担的是帮助诸侯兴起而又无法被重用的卓越才能,为了求得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忍受天下人的耻笑,甘愿沦为囚犯,坐着囚车从鲁国被送往齐国,后来齐恒公珍视他的才能,重用了他,成就了一番霸业。
晋文公承担的是国家命运,当他还是一个公子时,曾经流亡各国,或受到礼遇,或受到羞辱,等他当上国君,他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为了到达目的,臣子的献计,他都尽可能的采用。
这两位无疑都是“大器”。
“大器”一方面可指国家,帝位;一方面,可指有“大才能,有出息的人”,从远古数下去,一直数到刘邦,项羽等人“大器”的人越来越少,项羽不够“大器”是因为他有勇无谋,刘邦不够“大器”,是因为他疑心病太重。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现在的“大器”越来越多:先有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前往武汉;再有数以千计的年轻护士为方便工作,毅然剪掉长发;无论是年近半百的居委会大妈,还是零零后主动请缨的志愿者,即便工作忙碌繁琐,仍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去守护这座城市……他们无疑都是“大器”。他们不仅是人民安全的守护者,更是国家命运的守护者。
只消一阵风,一句话,尘封的梦便会汹涌而至,重新拾起,为时未晚,莫再错过,前世五百次回眸换回今生这一次承担责任成为“大器”而过。最后站在路的尽头,即使没有轰轰烈烈,也能笑对命运不留遗憾。
【第3篇】
漫步于天马行空,重重险阻的取经路上;畅游于侠肝义胆,英雄聚集的水泊梁山中;沉浮于儿女长情,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大观园内······书籍给我一生的财富和无穷的快乐。
翻开《史记》微微发黄的扉页,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长亭。亭中包含着什么?是秦皇汉武指点江山的叱咤风云?是墨客骚人的踌躇满志?是雕龙金殿的金碧辉煌?还是古道盘柳的姿意招摇?信步长亭,我在找寻,寻那生命的真谛。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我想把这句诗送给他——荆轲。
易水边,秋风萧瑟,洪波涌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正演绎着他的千古绝唱。秦国金殿上,尽快的心是无畏的,因为他心中有对祖国对国君的一片赤诚。最后,他用“图穷匕见”的悲剧和满腔热血再一次证明了他的忠心与勇敢。我想,荆轲死前一定是笑着的——君子坦荡荡
——荆轲生命的真谛在于他的赤胆忠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初读陶渊明的《饮酒》,我便被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高洁所征服。他愤慨南北氏族的兼并,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在41岁时毅然辞去官职,归隐柴桑,过着悠闲雅致的田园生活。正因为诗人“怡然自乐”的心境,才能有“悠然”的举动 。诗中诗人超凡脱俗,自得其乐之情一览无余。
——陶渊明生命的真谛在于他的超凡脱俗。
他是我国著名史学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叫司马迁。因为心中的正义,他站了出来,帮助被汉武帝 定义为“叛贼”的李陵出面进行澄清,而作为回报,他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从此他只能作为一个不完全的男儿活着。然而在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背后,又有谁知道是怎样的毅力支撑他前进。
——司马迁生命的真谛在于他的坚韧不拔 。
历史的长亭中,继续呈现着美丽: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我们读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真理;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我们了解到坚贞不渝的爱情的美丽;从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我们感悟到自信人生的可贵······
从从时光中跌回来,我不禁问自己:我生命的美丽在哪儿?哦,我知道了它的方向——它在那黑夜后的黎明,在下一个山峰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