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本书讲的是经国之道、统御之术、修身法要;
也有人说它传授的是:明道、守道、得道;
我觉得它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对生活、处事、工作、人生的高度概括总结。
处事:上善若水、谦卑处下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一章白岩松做过解读引用度最高: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是最柔软的,你告诉我谁能战胜水,抽刀断水水更流,你拿最锐利的匕首去刺水有用吗?但是水反过来成为武器的话,水淹七军。什么是强什么是弱?为什么海和江是最辽阔的,因为它比其他人都低呀,这又是水的品质越低越包容因此变得辽阔,这一切加在一起才是上善若水的含义。
修身:涤除玄览、抱一
洗涤思想、心灵中的污垢,摒除内心的杂念,排出主观保持客观。
老子觉得人修身应该达到的境界,即精神和肉体合二为一、像婴儿一样柔弱、心无杂念、无知无识、静定、没有妄见。
抱一,其实是要求人做事要符合道。因为“道”使人类能够控制在自己行为的同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老子修身的目的,就在于使思想尽量与“道”合一。符合道人才不狂妄,不去害人害己。
平衡:大制不割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知道为什么强大,缺守在柔弱的位置,做天下的溪涧。 知道为什么光明,却守在昏暗的地方,就可以当天下人的表率。知道为什么尊荣,却守在低贱的位置,像深谷一样接纳包容天下人。
对立与统一:圣人抱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委屈自己就会保全自己,弯曲了才能再伸直,低洼了就会盈满,破旧了就会出新,占有的少就会得到更多,知道的多了就会迷惑不解。所以圣人坚守大道,把它作为天下万事万物的法则
强弱:柔弱处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强、弱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状态,老子讲柔弱是在讲一种处事的方法。
学习:为学日益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做学问,学问能够一天天增加,修道却一天比一天减少。
老子讲为学日益,人为没用的东西学多了,有害。
为道日损,每天减少一点东西 ,减少一点浮躁,减少一点私欲,减少一点宠辱计较。坚持为道可以不断消除私欲妄见,逐渐返璞归真,最终达到“无为”的境界。
生死: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人的一生,始于出生,灭于死亡。利于生的人有十分之三;不利于生而倾向于死的人也有十分之三;本来可以生,但人为妄作而死的情况也有十分之三。为什么人为妄作会导致死呢?因为他的生活优厚、过于享受了。
有三种东西会使本来可以长寿的人提前死亡。
其一,是贪欲。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其二,是“有为”,就是与“无为”先对的主观妄为,穷折腾跟自己过不去。
其三,是宠辱。老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看得低下,就会把宠辱看的非常重要。人一旦太把自己当成回事,就很难达到泰然处事宠辱不惊的境界。
我读道德经最大的体会是:有些事要让他顺应自然规律,万事万物的发展都离不开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