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800字

《包身工》读后感800字

2023-05-06 06:52:20  本文已影响人 

《包身工》读后感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本文在内容上选择的是真人真事的新闻材料,能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
“其实,20年代后期,我就着手收集包身工素材了,到了1936年才完成,前后历时达十年之久。1927年开始,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工会工作,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和做工人运动的同志,从他们口中,我了解了包身工制度和他们的遭遇,我觉得非把这个地狱揭开不可。为了看到包身工们早出晚归的上下班的生活,我足足打了两个月的‘夜工’,每天半夜三点来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杨树浦,混身其中。这两个月,我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了包身工们的非人的生活。我本想写篇小说的,调查结束后,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写成了《包身工》。”(《夏衍谈<包身工>》)
从夏衍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真实性。他为揭露罪恶的包身工制度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真实性还体现在文中多处使用具体数字。比如:
41段: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
这里的数字,说明了芦柴棒收入极其微薄,控诉了带工老板的残酷压榨,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本文是报告文学,文学的特点是要求艺术加工。就表达而言,必须用文学的表达方法,讲究形象性、抒情性,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
形象性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上。文章通过对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名的包身工形象生动的塑造,写出了包身工地位的卑微低贱,表现了带工老板的残酷无情。我们可以从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可感知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比如,第六段开头的“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的凌乱特征突出了包身工们内心的惊恐无助。以短句加快节奏表现紧迫的速度,以语序的倒装突出她们的慌乱特征。
“冲”字有力量、有速度,记录包身工们的真实生活。而“懒虫”的称谓,愈发显得她们境遇的凄惨。
除此之外,文章对反面人物的塑造也很成功。比如:
“还用说?住的是洋式的公司房子。吃的是鱼肉荤腥。一个月休息两天,咱们带着到马路上去玩耍。嘿,几十层楼的高房子,两层楼的汽车,各种各样好看好用的外国东西。老乡!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啊!──做满三年,以后赚的钱就归你啦。块把钱一天的工钱,嘿,别人给我叩了头也不替她写进去!咱们是同乡,有交情。──交给我带去,有什么三差二错,我还能回家乡吗?”
这是带工老板到贫困的农村去游说包身工的话。从内容上、语气上可以感知带工老板的态度极其热情。然而,住的真的是洋房吗?吃的真的是鱼肉荤腥吗?劳逸结合,如此惬意吗?工资高吗?先把人哄骗到手再说。表现出了带工老板的狡诈。

除了人物塑造上多种手法综合运用之外,作者还在语言上极下功夫。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比如,第一段中“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这里“蜂房般的格子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她们住处的狭小拥挤。“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用拟物的修辞手法,将她们的活动比作生物的蠕动,写出了包身工们动物般生存的真实处境。
再比如,“芦柴棒”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小女孩瘦弱的形象特征,表明了其受摧残、剥削之严重。
以上这些是从细微处分析的。从宏观结构上看,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写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期间穿插了对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趋势的介绍,记叙、描写与议论说明相结合,每一部分都是如此安排的。

返回读后感800字列表
  • 上一篇:《明朝那些事》读后感800字
  • 下一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8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