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明代人,洪应明,还初道人,一看就是个有修为的文化人。这满满一本翻完了,有两个感觉。一个是里面满载着中华文明最接地气的精神文明总结,这里重点是接地气,就是人人都读得懂,而且一读就知道这在讲中华文化,比如: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是不是很熟悉,而且如果能品到其中的韵味,那么你肯定是中华文化圈子的人了。通篇我都能读懂,没有生僻字,也没有特高深的思想,所以实在是不错的普及读物。
另一个感觉是这是非常传统非常正宗的中华文明,这里重点是原汁原味。全文都是关于我们文化里推崇的淡泊,正身,而表达上又很有意境。所以读完可以平静心情,觉得自己又多了一点点智慧。
看这样的文字很舒服,很自然,很涤荡灵魂,可能也能帮学生写好作文,比如开篇或结尾增加两句这样对仗的古语,很有文化。同时我又在想,中华文化里的精神,跟西方文明有什么区别。我们的文化,好像有一个站在半空中的夫子,用有回音的深沉语调对你念“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就是一个大家长用一个成文的道德框架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总有一种权威感,一种无形的压力。他没有具体看你是谁,你想怎么做,而是告诉你你该怎么做。
西方文化比如心理学,他会思考你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这么做,所以有了人格心理学;那是不是别人也这么做,如果大家行为都是如此,是不是有一种潜在的规律性,所以有了社会心理学。这可能也再次印证了西方文化更关注个体的说法,无所谓哪个好哪个不好,只是觉得很有趣,也很幸运现在我们既能继承传统东方文化,又能学习西方文化。
而且这二者也不冲突,从心理学,我们知道人行为的动机是追求个体的优越感,而且是相对的优越,从我们的语境来说就是“学贵有恒,道在悟真”,“不患寡而患不均”,“和而不同”;但是如果放任个体的竞争,可能会造成对整体的外部损失,所以又要对个人行为有所约束,则是“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富者应多施舍,智者宜不炫耀”,劝人忍让,退让。
这本书整体来看包括身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两方面,但是却感觉与中华哲学融会贯通,像是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只有剑意却无剑招,好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