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读后感
全书总计137页,是一本很精致的书。花了三个多小时把它读完。心思确实一直跟随着悉达多在动,在思考阿特曼(Atman:自我,神我)到底是什么?读完其实在脑海里只有一个简单的脉络,像是一个天才自我探寻的故事。
悉达多出身很好,什么都不用担心,在每个方面都是优越的,他可以给每个人带去“美”的感受。但是他不快乐,他要出发寻找自己,这一点他很坚定。他的父亲感受到了他的坚定,临别赠言也充分体现了尊重和爱。找自己,这是一个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的旅途。悉达多想坠入空无,想让空洞的心灵觅得安宁,在无“我”的深思中听便奇迹。
他加入沙门,苦了三年,悉达多说他通过克服痛苦,饥饿,疲惫,走向克己。整整三年他学到了很多,但是他意识到自己的焦渴并没有得到缓解,每一次都只是自我安慰和迷惑,他还是一直渴慕知识,充满疑惑。他决心离开,最终他悉达多用自己在沙门学到的法义和他的好朋友乔文达一起离开了,去找乔达摩,一位圣贤。悉达多听了乔达摩的法义。他听到了美好,也听到了破绽。他与乔达摩探讨,乔达摩说他的法义是济拔苦难,并非为求知好学之人阐述世界。
看到这里,我以为我理解了,就像悉达多一样理解了我所求的阿特曼是不惧规则,饥饿,痛苦,能不断求知。乃至当他将自己在阶段性的目标定为寻欢暴富最终一一实现我都认为大致就是这样吧,专注于一件事,以该件事为唯一目标一定会成功。毕竟他经受了沙门戒律生活整整三年。他说目标会指引他,因为他禁止任何干扰目标的事情进入他的灵魂。他还说每个人都会实现目标,如果他会思考,等待,斋戒。我对此深信不疑。当他成功了,富有了,拥有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但是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旁观者。
“如孩童般的世人才会爱。”
“随时可以抵达内心安静庇护的一隅,如同回家。”
悉达多放弃了一切,再次回归自然,他一生在在思索,但无法像孩童一样快乐,天真无暇。他遇到了船夫瓦酥迪瓦,一个活在当下的船夫,做好自己的事情,他除了撑船,他最善于倾听。悉达多和他的相处让他们两个越来越像,在一起的生活怡然自得。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这时的悉达多有了儿子,是个来“讨债”的儿子。他因为爱而痛苦不堪。瓦酥迪瓦让他与河水交流,悉达多是个很聪明的人,他自知有孩童般的思维与智慧,他在与河水交流的过程中明白了,他不再执念于一种声音,自我不再被占据,而是倾听一切。
“一切皆有定数,一切只需我的赞赏,顺从和爱的默许。我不再将这个是介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二十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读到这,整理到这我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也许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万物,学会倾听,爱这个世界,用感恩的心活在当下,及时反思,允许一切发生。
会再次阅读,等我再沉淀一下。
The world is my oy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