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间缘起缘灭,因为离合成就了一段段故事,也成就了杨绛先生的经典回忆录《我们仨》。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
“钟书大概是记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杨绛先生云淡风轻地写下这句话,她的心里,是否也像这般云淡风轻?
第一部是以杨绛常做的梦开始的,虽然篇幅只短短两页,却传达出无尽的无助与寻觅,她深深的思念着他的丈夫。
“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和钟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阳已经下山,黄昏薄暮,苍苍茫茫中,忽然钟书不见了。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踪影。我喊他,没人应。只有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没人应。”
第二部:我们仨走散了
杨绛先生说“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是带着烦恼与忧虑。”
丈夫、爱女纷纷病重,先生近九十的高龄,惶恐地踽踽独行在古驿道上,静静地陪伴在已无法起身的钱钟书身边。由于分身乏术,与爱女只能在梦里相见,如梦似幻,却是真实的情景再现,一家三口在梦境里诉说离情,依依惜别,互道珍重。钱媛也于1997年早春撒手先行一步。痛失爱女的杨绛先生强忍悲痛,继续艰难行走在古驿道上,陪伴着日渐衰弱已口不能言的丈夫,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
先生用沉淀了近百年的墨笔,一笔笔地勾勒出“我们仨”曾经美好的生活与真挚的情感,一点点地吞吐出对夫女的无尽思念。
“我们仨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现在,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着我们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以平实朴华的文字记述了自1935年夫妇二人赴英留学并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丈夫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杨绛全书都在围绕一个主题——“家”。他没有去评价他的生活和家庭,而是像讲故事一样述说着她最美的回忆。
书的最后写到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人生不会有像电视剧小说那样的结局,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百岁老人坚强的背影,他站在人生路上回望,心里满是凄凉和哀伤,书中没有可怕的呐喊,没有无助的彷徨,仅有一位母亲对儿女的思念,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怀念,每一个字像花一样绽放着思念。
或许我们还没能真正去读懂书中的那种意境,或许只有用成长,用精力,用生离死别去填充,才能感受其真正的艺术魅力和其中映透出来的亲情。正如书中所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