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800字

《活着》读后感800字

2021-03-09 07:25:24  本文已影响人 

《活着》读后感

      “我阅历尚浅,修行不足,还未到喜欢余华的年纪” 这是我给自己读完两遍《活着》后内心依然毫无波澜的解释 ,很难想象如此的事实,紧接着我又看了许多书友们写的有关《活着》的读后感,有久久不能释怀的,有读时哭的不能自已的,还有对比福贵的经历突然发觉自己还是很幸福的等等,如此更增加了我写这本书的读后感的难度,事实上这也是截止目前我写过的为数不多的读后感中用时最长的,修改最多的一篇。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感觉与思考是我常常挖掘的两方面,而直到现在我才得出结论:这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以前我总是分不清楚,要么用感觉来思考,要么用思考来感觉,甚至大多时候将它们混为一谈。也许是《活着》启发了我,对于这两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然这也有写作的功劳,就像余华在《活着》的自序里说的一样“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
我是个年轻人,又是年轻的读者(没真正读几年书),对我来说阅读所触发的感觉开关更多来自优美的文字描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与作品中人物相类似的经历或遭遇等,但遗憾的是这几点我在《活着》里都没有发现。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日常口吻化的文字描述,平缓自然的故事情节,而且小说的背景所处的时代距今已经有四五十个年头了,我想这些也是导致我读完没有感觉的原因,不过好的是能够感觉到自己对一些事物没有感觉那也算是一种不错的感觉。这也促使了我对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思考,我还读过余华的其他作品,尤其是《在细雨中呐喊》中全是我所喜欢的写法,以及优美动人的描述,然而《活着》并非是作者江郎才尽后的产物,它的主题是活着,在那个时代,国共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等,活着就意味着苦难,所以这是一部描写苦难以及对苦难的承受能力的小说,这种自然与平缓的描述就具有了深刻地意义,就像余华在《活着》自序里说的一样是“这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这是一种超然状态。余华仿佛也不是一个作家了,而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就像福贵一样,也像我的外婆,我是从小都听她讲故事的,他们所讲述的也并非历史所选择或者造就的英雄人物,没有具备指点江山的影响力,而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一生的苦难磨练而成的故事。故事的真切以至于他们都像福贵一样有过如此亲身经历过一般,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再大,不断的将痛苦与悲伤磨练成超然与平淡,甚至有些时候还带点欢乐,《活着》里我印象最深的画面就是“我”初遇福贵,与他在阳光下交流时的笑容,“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下笑的十分生动” 痛苦与欢乐之间就是一种虚幻的错觉。有些人只要能够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有的人活着反而成为苦难。如何面对苦难,怎么能活的幸福,将成为人们不断思考的话题。
      曾有那么几个时候,我端着茶杯坐在高高的台阶上,夕阳的余光穿过破败的柳枝照在我的脸上,我仿佛也具备了看穿一切的超然,我想这便是读书的作用了。

返回读后感800字列表
  • 上一篇:《人性的弱点》读后感800字
  • 下一篇:《人生》读后感8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