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记《又一春》、《一世为臣》读后感600字

2019-12-17 15:41:40  本文已影响人 

  这几天,连看了两篇好文,一文是大风刮过的《又一春》,一文是楚云暮的《一世为臣》。于是,在我心中经典的耽美小说中又多了两部。

  看完《又一春》后,那句“我的符卿书在北疆,何时才能归?”整整萦绕在我脑海中久久散不去,让我犹如梦魔般整日沉浸在这无限的悲哀中。看了很多关于《又一春》的评价,很多人都在纠结马小东究竟爱的是谁?犹如当初一看这书名中一样的肤浅,以为所谓的“又一春”指的是马小东桃花朵朵,有了旧爱又有新人。直至看完书后,才明白这“又一春”因是春去春来,花开花落,就如人的生命一样。至于马小东究竟真正爱谁,我觉得并不重要,就像人的一生可能牵扯多次情愫,这种情愫有依赖,有怜惜,有交心。马小东对苏衍之是依赖,如同雏鸟般,在彷徨无助重生时,第一眼见到的苏衍之,能让他在异世知晓如何生存;对裴其宣是怜,在其宣的媚如画骨中马小东何尝没看到其中的哀伤,自己也终究低档不了其宣的幽幽情丝;对符卿书,是他的知己,也是最懂他的人,以前看不懂为何结局最后在奈何桥畔上等着他的是符卿书而不是三人共同,后来才明白作者的用心良苦。马小东借着柴荣的壳子重生,魂归时谁又认得谁?他有了苏衍之,再有裴其宣,本是不应该,也本不想再招惹符小侯爷,奈何,符小侯爷更是比他痴情,意气风发的少年,不在乎马小东身边是谁,在乎的是自己身边有着马小东,一切以足矣。作者的功力体现在结局上,短短数语,就道尽十几年的物是人非,若不是细细琢磨,根本不明白生死在何方。最先与马小东离去的是符卿书,文中并没有直接写符卿书战死,只是华英雄跪求马小东开棺,而后马小东每天搬着梯子架在墙上遥望着北边,这一遥望就是十年,也就有了“我的符卿书在北疆,何时才能归?”这一句。人有多少个十年?谁能十年如一日的遥望?再过几年,裴其宣旧疾发作去世,再过几年,马小东与苏衍之双双染上瘟疫,一同离世,正应了他重生时最初陪在他身边的是苏衍之,最终陪着他上路的也是苏衍之。全文词藻不华丽,却在嬉笑怒骂插科斗诨中微微道诉人间的“情与不情”,这种暗喻的手法也是小说中不多见的写法,没有大喜大悲,就道尽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我现在都不知道该如何为这本小说定位,文笔虽然诙谐搞笑,但是内涵中却无数哀愁,你能说它是喜剧吗;结局虽然是双双离世,让人黯然伤神,然而“死”就是一种悲剧吗?

  看《又一春》,是心酸,为的是那句“我的符卿书在北疆,何时才能归?”道不完的心酸;看《一世为臣》,是心痛,为那个清华俊美的少年心痛。以前看过不少文,心痛时会随着人物的情感遭遇所流泪,然而《一世为臣》,一边看着一边心痛,痛到泪流都不出来。这样的文,看一遍就够了,否则心脏会承受不住那难以释放的痛而抑郁。我原本不喜欢虐文,不喜欢悲春伤秋,只是这篇文太过于经典,因而看过之后,暂时最近就不想再看虐文了。《一世为臣》讲的是和珅如何走上权臣之路,其中穿插着他与福康安几十年的爱恨情仇。此文大气磅礴,不流于小儿女的亲亲我之态,反而以金戈铁马之势,荡气回肠地描写了在权势与爱恨中的缠绵取舍。虽然是作者杜撰,但是我想以后我但凡是看到有关和珅的任何著作,心里肯定会是复杂的,因为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和珅的形象,然而却不会感到冒然,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为,真有其事一般,真有其人。作者把和珅写活了,读者看着和珅这四十年来辩是非,跟着他的喜而喜,跟着他的悲而悲。作者打破以往情感小说的套俗,运用写实的手法,把现实的残酷活生生的摆在了一段稚嫩的感情之上,“势不如人”是和珅一生的枷锁,贫寒少年以真情真意换来的的是赤裸裸的血腥,一场场的误会导致两人二十几年的分离。其实看书的前部分就已经知道此书结局必然不是大家所期待温馨美好的结局,然而进了书中却出不来了,即使明知此书是不好的结局,就如和珅明白进了紫禁城就再也无法抽身,即使明知最后要埋葬在这无处话凄凉中。步步惊心,处处算计,和珅追求的是什么?他所追求的真正是权势吗?非也,非也。他所追求的无不过是安身立命之本,是他的尊严。

返回读后感600字列表
  • 上一篇:《詹天佑》读后感600字
  • 下一篇:《杨等等的成长时光》读后感6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