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大林和小林》读后感600字

2025-10-01 08:46:43  本文已影响人 

《大林和小林》读后感


重读《大林和小林》,蔷薇公主的片段让我过目难忘。 面对众人的问候与交谈,她始终沉浸于“天下第一美人”的自我设定中,对他人的话语充耳不闻,回答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她的世界里,似乎只有自己的声音在回荡。

这看似荒诞的情节,恰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课堂上的真实情境。 我的课堂上,不也坐着许多小小的“蔷薇公主”吗?他们身体坐得笔直,眼神却早已飘向窗外;我刚布置完作业,大部分学生已开始动笔,他们却抬起迷茫的眼睛问:“老师,我们要做什么?”即便请同桌复述一遍问题,他们站起来依旧哑口无言。这种“听而不闻”,并非简单的注意力不集中,而是一种尚未被培养的、至关重要的能力——倾听能力的缺失。

这促使我深刻地反思:如果“教”只是一方的单向灌输,而“学”的另一方关闭了接收天线,那么一切知识都将像撞向隔音墙的声波,消散于无形。 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讲过了”就等于“学会了”。正是在这种反思下,我借鉴了管建刚老师“习课堂”的理念,彻底改变了教学策略:我不再满足于热热闹闹的集体问答,而是“讲完即练”,将知识点的讲解与个人的即时动笔练习紧密捆绑。 讲完易错字,立刻默写;学习一个阅读知识点,马上在同步练习册上找相关的题型做。

这一转变,本质上是将学习的责任清晰地、无可推卸地落实到了每一个学生身上。 当每个人都需要立刻用笔头来呈现听讲成果时,思考就成了一种必须。“滥竽充数”失去了土壤,神游天外立刻会暴露无遗。练习,在此刻不仅是巩固,更是对倾听质量最直接、最真实的检测。 它迫使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竖起耳朵,捕捉信息,并经过大脑的处理将其转化为答案。

蔷薇公主的故事,其意义远不止于一个关于礼貌的寓言。 它深刻地警示我们,倾听,是沟通的桥梁,更是学习这座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 无论是在光怪陆离的童话世界,还是在书声琅琅的真实课堂,学会倾听,意味着向世界敞开自我,是获取知识、与人建立真诚连接的第一步。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或许正在于此: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为学生装上“倾听”这支天线,帮助他们真正接通与世界对话的频道。

返回读后感600字列表
  • 上一篇:《乡愁》读后感600字
  • 下一篇:《封神演义》读后感7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