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东中学 李静
这是我第一次读王福强老师的书。当时选择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被它的序言所吸引。读完后发现,这本凝结着教育智慧的著作,以"挑战与超越" 为经,以专业成长与精神丰盈为纬,为教育者绘制了一幅立体的成长图谱。
在每一个案例后面,作者特别强调的"自测清单",让我联想到叶澜教授的那句名言:"写三年教案不如写一年教学反思"。在书中提供的自我评估框架里,我开始用第三只眼睛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当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只欣欣然于自己探究的成果,根本不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时,我尝试用课堂提示语引发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或者相互评判,从而达到提升倾听效果的作用。这种改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更让我在专业精进中找到了教育的温度。
书中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犹如春日惊雷唤醒了我对教育原点的思考。当读到"教师的傲慢是教育最大的敌人" 时,我想起刚入职时的一次经历:因为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我当众严厉批评了他。那个低头沉默的身影,至今仍在提醒我教育需要的不是居高临下的评判,而是平等对话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般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与书中 "以平等身份处理师生关系" 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后进生转化的章节里,作者提出的"发现学生的发光点" 让我深受启发。刚带这届学生时,班上有一个性格孤僻的男孩子,经常独来独往,比较难融入班级。一次偶尔的机会,我发现他一个人在打篮球,而且打得特别的棒。我尝试说服他加入班级的篮球队,参与每天的篮球训练。每次训练时,尽可能找机会让他展示自己的球技和分享他学习篮球的方法。当看到他在讲台上自信满满地讲解篮球规则时,我真正理解了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的含义。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学生,更重塑了我对教育的认知。
这本书不是简单的经验罗列,而是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度对话。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专业与精神的同频共振,是现实与理想的辩证统一。当我们以专业为舟,以精神为帆,定能在教育的长河中乘风破浪,抵达理想的彼岸。那些在书中读到的案例,终将在我们的实践中绽放出新的光彩,让教育的星空永远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