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茶馆》读后感700字

2025-04-20 09:46:21  本文已影响人 

《茶馆》读后感


在裕泰茶馆的喧嚣里,王利发的八面玲珑,轻盈地在各色茶客间游走。这个北平城里最会做生意的掌柜,把改良二字刻在茶馆的门楣上,却始终改不掉茶馆被吞噬的命运。老舍笔下的茶馆,恰似一座改良主义的实验室,上演着理想主义者们与时代的悲怆对撞。
王利发的改良清单里永远写着“与时俱进”:前清时添评书,民国初卖咖啡,抗战后聘女招待。他像一个精明的账房先生,将时代变迁精确换算成经营策略的调整参数。可是当侦缉队把钞票换成金条,狗腿子把茶碗换成手枪,他精心设计的改良方程式突然失效。这个把"莫谈国事"的纸条越贴越厚的聪明人,最终在改良过的茶馆里,用改良过的裤腰带结束生命。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在《茶馆》这部剧作中,有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他们职业不同,身份不同,为人处世的方式不同。但是,在这部剧的结尾,百年老字号的裕泰茶馆掌柜的用自己的腰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主张实业救国,兴办工厂的秦二爷临了工厂全都被拆;在饥荒年代愿意施舍一碗烂肉面给在裕泰茶馆要饭的母女最终只落得个卖花生仁的下场。我不免陷入深深的反思,为什么作为一个继承父亲做生意的禀赋的王利发见人就说好话,不得罪人,为了让生意变好,一直在改良,茶馆最终被人霸占?心地善良,同情弱者的常四爷最终会一无所有?为了国家振兴,民族崛起的秦二爷投入自己的所有资产,可是工厂却越办越糟糕?他们的理想如同茶馆里蒸腾的水汽,刚触及屋顶便凝结坠落。这些改良方案在动荡的时局面前,不过是纸糊的盾牌,挡不住军阀混战的子弹,抵不过殖民经济的洪流。

秦二爷说给穷人施舍一碗面对于集体的困境是于事无补的,他主张实业救国,在他眼里这是能改变无数像在裕泰茶馆要饭的母女的命运的。王利发不停改变经营策略,顺应时代变迁,他以为这是能够活下去的要诀。可是,当他们的改良只是停留在器物层面,而没有触及他们所依附的权力结构时,像王利发做出的这些努力就如同一把生了锈的钥匙,敲在厚厚的墙上。

裕泰茶馆的牌匾坠落时扬起的尘埃,飘散成对现代文明的永恒叩问。真正的进步从来不是对旧秩序的粉饰修补,而是需要掀开屋顶让新风吹入的勇气。当我们凝视这些困在时代夹缝中的改良者,看见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歌,更是整个民族在现代化转型中必经的阵痛与觉醒。茶馆的废墟之上,终将生长出打破循环的历史自觉。

返回读后感600字列表
  • 上一篇:《糖与雪》读后感600字
  • 下一篇:读《活着》有感65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