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山丘》读后感
2025年我的读的第一本书,那山丘仿佛就是我们生活经历的一个个小的磨难或历练,过去了美丽风景一定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作者邱兵是86年重庆文科状元,在当时录取率很低的,头上自然应该有些光环。他任过文汇报记者,曾创办东方早报、澎湃新闻,这本散文集是他的处女作。全书分四章22个故事,作者通过经历的人和事,向我们讲述了亲情、友情,通过点滴小事让我们看得见人性。让我仅拾取几个写亲情的与大家分享:
“好人”姐姐
邱兵是家里的老小,有哥有姐,家里的唯一女孩没享受到父母的偏爱不说,读书很好的她,为了减轻家中负担放弃考大学选择了中专;六十岁后又承担起照顾老父亲的责任;后来,小孙女又患上先天性糖尿病。外人看来好像苦难总是围着她,可她乐观地面对着,笑着说做个好人的目标我实现了,这就是“虹”,越过山丘,一路前行。
瓦尔登湖的冰化了
冬眠三个月湖水渐渐流动起来,蓝蓝的。可是在那个特殊口罩时期,感染新冠的邱兵妈妈却离开了。远隔重洋的他不能与慈祥的母亲一见,这种痛苦应该是痛彻心扉的。文中回忆和母亲的点点滴滴,感受到化不开的浓情。母亲那句“不要活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他后来的日子里一定起了指引的作用。全书最后那句“忘了我”,或许应该是母亲的吩咐吧,学会放下,让他去好好生活。
小镇上的“名人”
雾都重庆的一个小镇上,有个92岁的老人,他就是作者崇拜的老父亲—— 一个老刑事警察。他每次轮椅出行时总有个老太太帮他开门,这是有原则又有度的老父亲救过的人。“有些事情,重一点,毁别人一辈子,轻一点,救别人一生”;还有一年他去劳改农场办事,回来时看到三个他曾经送进去的三人放出来,主动捎他们回城,只是为了他们能提前三天回家过年。多年后73岁的廖三来看老爷子,说:“你们老头这个家伙,可以活一百岁,可以打一百分”。就是“诚实、勇敢、利他”的父亲在小镇上一万人有五千人都认识。
“我们都曾在孤独中求知成长,越过人生的山丘”,不要被那山丘阻挡,不要怕那雾气迷茫,“总会有一丝丝光亮穿过浓雾,引领我们,慰藉我们”,山丘、雾、光,这不都是我们生存和面对问题时的哲学思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