跬步至千里,自强得复兴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作者:左以宣(深圳桂园中学)
读罢《孔子的故事》,我感慨万千。世人皆知孔子乃圣人可供仰望,可少有人知的是,孔子并非天生强大,他只是积跬步终至千里,先自强而后成功。
孔子三岁丧父,少年失母。但孔子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更加沉稳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他潜心学习,精通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但由于种种原因,孔子直到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才做过一两回小官。并且,他不是行政官,而是做一些管牛羊、记账算账的具体工作。孔子并不抱怨自己被大材小用,管牛羊时,他把牛羊养得肥肥大大的;算账时,他一点错岔子都不出。这种踏实负责的精神,放到今天也是闪闪发光的。
孔子三十岁左右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思想,而且颇有名气。但为了完善自己,他专程去拜访了当时最博学的学者——老子。老子赞赏孔子的才学和品质,同时,也批评孔子把古人的话“看得太死”,建议他去掉骄傲和妄想,鼓励他着眼于当下。
孔子虚心听取老子的意见,有意识地减少了自己偏主观的做法,变得更冷静、勤勉和热情,这使得他更为人们所钦敬了。于是孔子的弟子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最终获得成功的人生。
孔子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脚踏实地,每一件小事都做到尽善尽美;他更新自己,改变思想和行为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其实,我们在生活与学习中,亦当如此。当我们立下远大目标时,要再三谨慎自己当下的行为,不眼高手低;当我们小有成绩时,要低调谦虚、沉稳,能听进不的意见。
千里之路,脚下走的每一步都算数;振兴时代,个人的自强努力很有意义。让我们学习孔子的精神,积累自己,成就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心出力!相信吧,这样的我们,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