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穆斯林的葬礼》立在书架上的时候 ,我知道这就是我最近想找的书。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荣耀加身,六百多页50余万言的巨著 ,涉及少有的宗教题材。
故事的开始,是第一代玉器匠人梁亦清,用三年时间,尽毕生所学雕刻郑和宝船,结果在完成前一夜命殒船毁。讲述过程中介绍了一些中国民居建筑、传统工艺美术(特别是玉器),还有北京地方生活特色,以及伊斯兰教和回回民族的知识。
之后,第二代韩子奇卧薪尝胆东山再起,成为一代“玉王”,也有点传奇文学色彩。
讲到第三代新月时,就感觉进入作者的套路里了。
当作者给新月赋予最美好的品格、最蓬勃的前途和最纯洁的爱情时,我就预感到她要走她外公的老路了。
果然,接下来新月被检查出严重的心脏病,母亲因为她老师不是穆斯林而反对他们交往,最后她竟然发现母亲没有儿时那么慈爱是因为她妈不是她亲妈。最后这沉重一击要了她的性命,完成了作者蓄谋已久的小说题目。
这确实是一个个悲剧,但是写作手法雷同,总是极度渲染美丽光明的预期,然后突然急转直下功败垂成,形成巨大落差。写梁冰玉也是如此,逃难伦敦时,感情受过欺骗、心灰意冷的她终于准备尝试接受奥利佛炽热的追求,圣诞节一场空袭让奥利佛命丧街头,手中空握一束红色玫瑰。
人物性格也比较单调,纯情的新月,执拗的天星,蛮横的韩夫人,软弱的韩子奇,勤劳的姑妈,痴情的楚雁潮。
语言常常激动强烈,大量一波接一波情绪递进的的心理描写,像是在卯足了劲扇一个已经冒火星正要燃起的煤炉子。
小说高潮部分确实有点让人感动,但无法给人更多思考和感悟。造成悲剧的原因有很多——是疾病,战争,还是坏人作恶,亲人无情?是观念差异,性格冲突,还是政治运动,命运捉弄?不知道作者想归咎于谁。可能作者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她无非就是想让你哭罢了。
新月在弥留之际,反复表达对生的留念和对爱的渴望,也把读者的心反复碾磨,不由让人对文中人物产生一个恶毒的念头——你快结束吧,太难受了!
另外,作者介绍了很多穆斯林的历史、习俗、仪式和戒律,貌似非常虔诚,但是并没有让人产生理解亲近甚至向往之情。最遵守清规教义的韩夫人伤害亲人最深,反对异族通婚掐灭了新月最后的希望之火。韩子奇临死前没有感受到宗教降临的安宁,却背负着对真主惩罚的恐惧。天星一次次违反穆斯林规定束缚,让妇女和异教徒参加葬礼,却体现了人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