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800字:初中作文

2024-02-19 07:42:28  本文已影响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800字:初中作文
 

第1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不平凡的家书,不平凡的父爱
一 读《傅雷家书》有感
《傅雷家书》是我国近代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书摘抄。傅雷通过教育孩子,延续了一个人能为社会、国家甚至人类的贡献,把教育当作一种神圣的责任和义务,凝聚了父母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以及人生经验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虛,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邊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做: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傅聪从父亲的家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得到指导、鼓励和鞭策,让他在异国他乡的日子中,有了勇气和力量,战胜魔障,踏上正确的成长之路。傅聪对艺术的独特鉴赏和爱国精神,与傅雷带着般切的爱和教诲的一封封家书是不可分割的。傅雷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不算完美,但有一点原则,他始终认为没有错,就是:做人第一,做艺术家其次,做音乐家再次,做钢琴家最末。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中写道:“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是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方面。〞这里傅雷的教育原则表现出来,拳拳爱子之心,流露在字里行间。
家书是什么?是爱的传递,心的沟通,傅雷写出的那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话语,是所有父亲埋藏在心里的琐碎、深沉的爱。静读文字深情,感受不凡父爱!
第2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做人修身 以人为本
——读《傅雷家书》有感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是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方两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浓厚的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第3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家是一个温暖的词,它让灵魂有了归宿。读完《傅雷家书》,让我体会到这一封封书信,便是温暖与教诲的代名词吧!
这种“傅爱”,是十几年来上自一封书信的谆谆教诲,是对子严格要求教他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爱子之情……
他在信中这样写道:“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到哪里去发泄呢?我们不来安慰你,谁来安慰你呢?”他仿佛在告诉儿子:心中的苦闷应该向父母倾诉,父母永远是你最温暖的港湾。他又在书中这样写道:“我和你妈妈老想着你二三岁的故事——这一类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却又不敢说。”孩子无论在哪里,都是父母最大的牵挂。
他也在浓浓的爱子之情下,不忘告诉儿子做人的道理。在钢琴比赛中,傅聪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在骄傲的同时,也告诉儿子面对鲜花和掌声,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不仅如此,他也谈了自己对时间、轻重的安排、看法与要在挫折中百折不挠的道理……这些话语也更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关心。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以前学过的课文:朱自清的父亲即使对他的关心日益减少,可当他看到父亲蹒跚的背影,也依旧是泪流满面;史铁生的母亲即使重病在身,却依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疼爱儿子,带他去看一次菊花……细想起来,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即使用严厉去掩饰温情,将期盼倾注在孩子身上,哪怕被记恨也依然如故地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我在肆意的年华读到了《傅雷家书》,傅雷的爱子深情不仅影响着儿子,也影响着热爱这本书的读者,让我们去铭记他,学习他!相隔千里亲情在;字字句句现关怀。读傅雷,知真情,读傅雷,知大爱!
第4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家书中流淌的不只是亲情
家书抵万金,亲情,要以什么来衡量?是家书!
---题记
一张纸,你会认为这很普通,因为它上面什么也没有,没有爱,没有正义,没有光明,它是没有价值的,即使它是黄金制成的,也不会发出万丈光芒,因为它……没有情,它没有亲情做铺垫,没有爱情来衡量,没有友情来添彩,它就像一张废纸没有人会注意它,甚至排斥它,但如果它有了情,那就不一样了。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他的儿子傅聪写的家书,他使每一张纸都散发着光芒,是因为里面有情,是亲情,是包含了父爱和母爱的家书!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宝贵,即使它被焚烧,但仍能散发出原有的光辉,它不会被毁掉,也毁不掉。
《傅雷家书》是充满父爱的,傅雷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因练琴而损害健康,他无时无刻的关心傅聪,没有半点粗心和马虎,他将父爱达到极致,甚至有点像母爱,虽然他平时对傅聪是冷酷的,但在这一封封信中却满是热情因为他爱孩子。
《傅雷家书》充满教育和爱国意义,傅雷告诉儿子要以身作则,凡事都要坚持去做,不要被骄傲和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也及时发现儿子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教儿子做人的道理,让儿子学会珍惜时间,他既是儿在子的严师,也是儿子的父亲。从信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傅雷既热情又细致,细小到对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要管,什么都替孩子想到了,他平时克己待人,对儿子十分严格,但深含爱意。正是从小这样的指导,才使傅聪远赴重洋后,仍能转心学习艺术,不为外界所侵染,最终成才。但是作为父亲,傅雷时常为自己以前过于严厉的行为而向儿子忏悔,多么慈祥而又伟大啊!他很爱国,教导儿子莫望国家荣辱,不能判国,正是因为他的殷殷教诲,才使儿子没有判国的念头和作为,这样的父亲是多么伟大,既爱自己的儿子又爱自己的国家。他教子有方,经常在信中写名人警句,既鼓励了儿子又使他明白许多道理,可谓是一举两得,他虽然平时很忙,但他也会在繁忙之中抽取时间为儿子写信,足以看出他对儿子的重视。他为儿子取得成就而感到荣幸,但也不忘批评他的不足之处,真是一个善于教导,为人坦荡,秉性刚毅,慈祥仁爱的好父亲。
家书传真情,家书抵万金,家书是架起亲情的桥梁。
家书教诲人,家书悟真理,家书是真理的发源地。
家书,你是永衡!你赋有生命力!
第5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手捧起书,任风掀着书页,只有油墨怪异的味道萦绕在鼻息间。午后独坐在窗前,品味件件感情纯真的故事,涌起阵阵思绪,《傅雷家书》,令我动容。
这本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除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艺术家的高尚情操。胜似一壶清泉,碧空中舒卷的云彩,质朴含蓄,耐人寻味。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苦心孤诣的教子篇,是作者内心的深刻写照。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尚情感。
这本书不仅是傅雷先生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为人要坦荡……"一句句饱含真情的谆谆教诲,千言万语般的叮嘱,让我们时时刻刻铭记于心。
一封封书信,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流露的亲情令人感动。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的成功失落都无时无刻不牵着傅雷这老父亲的心。他对远在海外的儿子有着深深的牵挂;对儿子的不安有着真诚的宽慰;对儿子的成功更是高兴。父子间的舐犊深情,俱蕴于这些简单而平静的文字中。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傅雷这位长者形象。尽管他性情刚毅,粗暴严厉,也不乏慈祥仁爱之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能"诲过"的品质是傅雷先生身上的最大亮点。富通年幼时,傅雷对他严加管教,一丝不苟,回忆起往事,傅雷开始后悔和自责,觉得对儿子的管教过于严苛,手段过于"残忍"。他在信中写道:"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他把对儿子的管教当成自己的错误,甚至是"罪过"。
在读《傅雷家书》的过程中,我不断联想到我的爸爸。父亲,总是早出晚归,勤勤恳恳,为了家庭的幸福安心,他独自一人在外打拼。即便如此,他也不嫌累。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总听得他在厨房里忙活的声音,为我们的餐桌上做上丰盛的菜肴,晚上下班回家,父亲还帮着妈妈洗碗,分担家务,一天天都是如此。只怪我们淘气,时不时把爸爸刚整理的房间糟蹋一阵子,动不动惹他生气。时而出去闯祸,让父亲脸上难堪。至今想来,追悔莫及。父亲含辛茹苦,勤勤恳恳,而不懂事的我不晓得为他分担家务反叫他受气。看把这本书,我才慢慢懂得父爱是那样甜蜜温柔,更加意味深长。父爱往往不动声色,长得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默默无闻,平平淡淡,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会,去品味。
父亲给我们满头黑发,只留下两鬓霜花;从父亲给我们挺直的腰杆,只留下弯曲的腰背;父亲给我们年轻的容颜,皱纹悄悄爬上他的眼角。朋友,让我们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吧!在付出爱的同时,我们能真切的感受亲情的温暖。
《傅雷家书》,父子情深,溢于言表。人们说读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我认为《傅雷家书》的确是本好书。他传递的不仅是处事的道理,更是温暖的亲情。且值得大家一看。
第6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谆谆之言,洋溢着父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翻开《傅雷家书》,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老人,一个脸上被岁月刻上一道道皱纹却不显得苍老的老人,伏案———一字一顿的写信,窄窄的纸塞不下他对儿子的思念,他尽量缩着,缩着,用简短朴实的语言将人生智慧,娓娓道来,对儿子循循善诱,也透露着“儿子,我想你了……”那份思念。
傅雷在信上告诉儿子说:“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告诉儿子保持良好心态,做到宠辱不惊;“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警戒儿子要适可而止,一切不要做的太过分;“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教导儿子: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只有经历过这些痛苦,才会发生蜕变,慢慢变得成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杨绛。
傅雷是一个博学的学者,是一个严格甚至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有很多人认为傅雷是把艺术放在了第一位,把亲情放在了第二位,但我觉得二者地位是相同的。不信?你看,《傅雷家书》中既可以看出他对学术的严谨也可以看出对儿子的关心,对家人深切的爱。
“父爱如山”,确实,世上所有的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但表达方式有不同。
有的人爱的直接,如一眼能看见全貌的山峦,有的人的爱如幽深寂静的高山,有的人的爱如连绵起伏的山脉,令人招架不住。
从《傅雷家书》中我明白了———
明白了什么?
明白了世界上最思念在外的你的人是父母,最温暖的港湾是家,最无价的东西是那一封封承载着深情,写上字的家书。
人间情意,最浓不过亲情。每个人的生命里千纠万缠,割不断亲情之链。成就人生,更要有亲情保驾护航。就像书中所写,沉淀着记忆里深沉的爱。
第7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在这本书内,傅雷以家书的方式来告诉他的儿子傅聪那一个个人生哲理,而这些则对傅聪的人生道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的人,并且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 傅雷也对儿子用心的引导,在家书中,大到人生事业,小到吃饭花钱,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从自身的经历出发给予傅聪经验和教训。
从这本书中,我们读到了许多,与他对傅聪的希望,有他对傅聪的思念,但更多的则是经验。总能给傅聪许许多多的帮助,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它又留给傅聪无数的空隙。
他告诚儿子:“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事都不和,西洋的礼貌。围巾和大衣必须一同脱在衣帽间里,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礼仪能够体现对别人的尊敬,也能贏得别人的尊重,所以父亲教育儿子要注意个人礼仪,可想而知,傅雷也是一个非常谨慎,注意细节的人。一个人只有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了基本的礼仪素养,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爱戴,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成功。
傅雷在写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国内 的大水灾害,迄今仍极严重......灾难的损失,初步非正式估计已达十万亿。人民的生命财产更不知道损失了多少。”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忧国忧命之情。体现出了作者是一个具有高尚爱国情怀和民族大义的知识分子。
这本书也是有原则,有坚持的。比如它所承载的人生信条,最基本的原则,等等。他在告诉傅聪,有些事要由你判断,但有些却不得改变。当然这不是没道理的坚守,因为这本书早已替他承受了后果。
他同时承载这一个精神一平等 与独立从这本书的正文开始是,这两种精神就在文字间开花,何处不平等,何处不独立。傅聪的远行,家书中仅仅是劝诫的劝诚,无疑都在体现 傅雷对傅聪的态度一他是一个完全独立, 与他平等的态度去与他交谈。虽然他是傅聪的父亲,但他深知儿子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自己不能以自己的要求去规范他。但这也不意味着放手。在他的影响下,傅聪独立而全面的成长着。
傅雷的个人修养极高,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真理上,重要的是他做了一个好榜样给儿子。傅雷帮远在波兰的儿子排忧解难,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的生活经验丰富,对儿子起模范带头作用,他个人也有极高的修养。
第8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永恒的爱
一一读《傅雷家书》有感
暑假如约而至,第二天,我就收到父亲送给我的假期礼物一一《傅雷家书》。翻开飘满墨香的书页,我那颗原本躁动的心,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
《傅雪家书》收录了傅雷夫妇与留学儿子傅聪的往来书信,其中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流露出人世间亲情的温馨:父母对儿子的关心、问候,对儿子学习、工作的鼓励和教诲;儿子对新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对未来的向往和规划,深深地感染着我,打动着我。每一封家书饱含的绵绵亲情和刻骨铭心的思念,都令我印象深刻。
最令我感怀的,还是那一份来自父母最纯粹、最朴素的爱。离别之际,父母的不舍、难过,对儿子曾经的粗暴行为的忏悔,对儿子未来生活的顾虑和担忧……宛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清晰地镂刻出父母心中最深沉的爱,这种爱,几乎是浸着血的!
这不禁让我联想起自己与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秋季到了,天气尚未转凉,母亲总是唠叨着让我多穿衣服,不厌其烦地把我平时喜欢穿的秋装,一件件地倒腾出来,任由我选择,任由我朝她发脾气。当我顺从地加穿一件衣服时,她才满意地放我出门上学去。
母亲外出时,看到什么好玩的、好吃的、时尚漂亮的,总是第一个想到我,千方百计地弄到手,笑眯眯地送到我手上,但我从来没发现过她为自己买过什么,哪怕是最便宜的地摊货!
由于母亲只上了几年小学,无法在学业上给我什么指导、帮助,但几乎每夜都在不远处陪伴着我。有一次我遇到一个数学难题,苦思冥想,抓头搔腮,她显得比我还焦躁,在门外踱来踱去,让我哭笑不得,只好反过头来安慰她。
父亲一向大度,对于我的诉求,也是尽力满足。
读了《傅雷家书》,我加深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的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真挚的、最无私的!但我们这些作子女的,往往把这份情、这份爱,忽略了、无视了、冷落了,甚至忤逆父母的心愿,作出伤害父母感情的叛逆行为,如此种种,我们真该早点省悟丶早点忏悔、早改过自新!
读了《傅雷家书》,我更体会到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照顾好自己,多关心父母,让人间真情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第9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父母之爱,没齿难忘 ---------读《傅雷家书》有感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在身边时刻关心着我们,教导着我们。不同于大多数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傅雷则是通过书信与儿子沟通。这一封封书信汇聚成浓浓的爱,深深地打动着我。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少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同时也体现了傅雷这一长者的家庭教育的思想,他人生阅历丰厚,善于说教,慈祥仁爱,爱子深切,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傅雷夫妇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育孩子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及榜样。
我的父亲对我其实没有太多的关注,我的学习生活,过问最多的还是我的母亲。最初我会有点儿埋怨父亲,但读完这本书,我想我的父亲可能只是不善言辞,对我的关注一定是只多不少。直到一件事,它验证了我的想法。这次期末考,我有负众望地考砸了,成绩一落千丈,本以为等父母回来,会被劈头盖脸一顿骂,但是出乎意料是,母亲并未多说,但却只数落了我几句,却又并未有多严重的话语,我的心里很清楚母亲是非常生气的。反观父亲,沉默不语,并未理会我,我的心里顿时凉了半截。晚上,我路过父母的房间,在门口听见了他们的谈话:“大丫头怎么回事,考这么点分,一天到晚都学了些什么!”我听出来了,是母亲的声音,掺杂着些怒火。紧接着,一道声音又传了过来:“你脾气收敛点,这些事打骂能解决的了吗?别管着太紧,给孩子留点空间。”没错,那是父亲的声音,只听他一句接着一句地劝慰母亲,虽是平淡无奇的话语,但每一句都发自内心,每一句都蕴含着对我的关心,每一句都能打动我的心。对呀!那是我的父亲啊,又怎么可能不关心我呢?都说父爱如山,是深沉的,却又如琼浆般醇香而酒烈;是坚硬的,却又如阳光般让人温暖。
我想大多数父亲都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儿女的爱,所以可能很多孩子都会认为母爱要大于父爱。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并没有付出什么,其实并不是这样。比如傅雷,他把行动上羞于表达的爱,当面说不出来的话,通过书信传递给儿女,使孩子远在国外,却一样体验到父亲浓浓的爱。
《傅雷家书》不仅是一本关乎教育的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距离的书。天下的父母因为学识能力的差异,家庭教育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盼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可能是一样的,对子女不求回报的爱可能是相同的。
父母之爱,我们应没齿难忘!
第10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爱子心,教子意,报国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执 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如山间清澈的泉水,如蓝天下舒展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朴质,那样的美丽,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作势,这本书既展示了“慈母严父”式的中国传统家庭,又展示了西方先进的思想理念,这不仅是表达舐犊情深的一封封书信,还是一本具有人生哲理的书。
这本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信,父爱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深沉而温暖。“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这些话语中表达了傅雷对儿子的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并告诉儿子,父母永远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用同时告诉广大父母孩子,孩子心中的苦闷,应该向父母发泄和倾诉,父母应该安慰孩子。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折射,这本书无处不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同时也不忘对儿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在餐桌上,在语言上,在衣着上,在舞台上,种种细节,傅雷都一一提醒傅聪,他希望儿子成为讲礼仪,有良好习惯的人。在人际交往上,傅雷告诉儿子要珍惜自己的友情,用行为和习惯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和关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育儿子待人谦虚,做事谨慎,礼仪得体,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 国家的荣辱得失是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为了身体为了精神,为了艺术,为了国家的荣誉,你都不能不大大减少你的演出”这句话。告诉儿子勿忘祖国 要维护祖国尊严,傅雷的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傅敏。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越自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第11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读完《傅雷家书》,我从中看出了傅雷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忠诚,让我十分感动,受益终身。
傅雷的爱国主要表现在家书中他对儿子的教育上。在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一日的家书中提到了“东方升起的一颗星,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新中国创造了辉煌的世界纪录!”这体现出傅雷对儿子为国争光的骄傲,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在傅聪加入英国籍后,傅雷在信中写到:“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非短时期内所能平复;因为这不是一个‘笑我的’,个人的荣辱得失问题。便是万事随和处处乐观的你的妈妈,也耿耿于怀,伤感的不能自已。”这封信写了傅雷对傅聪加入英国籍的无奈,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怕国外的报纸,评论,以及今后的唱片提到了这件事,更体现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他教导儿子爱自己的国家,尽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做事。为儿子夺得成功而高兴,为儿子为国争光而高兴,为儿子加入英国籍后背上,无奈,都体现了他的爱国与爱子之情。
《傅雷家书》让我联想到了邓稼先,他毕业于西南联名大学,赴美留学后回国,投身于中国的原子弹研究中。那是中国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外国的研究成果又都严格保密,研究起来十分困难。他的一生为中国的原子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成就,但因为是国家的机密,他的名字直到死后才被人们所致,和傅雷一样都体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再忆《傅雷家书》让我感受到了傅雷对国家、名族的爱,也感受到了傅雷对傅聪的爱。《傅雷家书》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让我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再孤独 。
第12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他们时刻关心着我们,在身边教育着我们。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两个儿子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打动着我。
《傅雷家书》中大到孩子的事业、人生、艺术,小到穿衣、吃饭、开销,无不关怀至微。整部书中充满父爱,思想与艺术。傅雷的教子有方是出了名的,他的教育方法与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方法有所不同,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了。父母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但是,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身心修养。
正如傅雷所言,他给儿子的书信有多种用途: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感想,训练服从思想的文笔,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其他国籍。
一封封书信,表达浓浓亲情,傅雷是傅聪人生中的一盏指明灯,他既是一位慈父,又是给傅聪提出建议,给予关怀的良师益友。书信中无不透露出他那浓浓的父爱,洋溢着父子之间的深情。
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父亲对儿子那种的含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和傅敏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第13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跨越大洋的爱——读《傅雷家书》有感
近日,闲来无事之下便到书店逛了一圈,不知为何一眼就相中了这本《傅雷家书 》,本想着囫囵吞枣看一遍就好,却不想越读越沉迷其中。人们总是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认为父爱也同样伟大 ,但父爱是严厉的,是深沉的。
家书,顾名思义就是家信的意思了。在那个信息极为落后的时代,书信便犹如一根无形的绳子一般,连接着彼此的心。这本书正是由186封傅雷写给傅聪的信组成。而这186封信,正是傅雷对儿子傅聪的爱。
傅雷对儿子是舍得花钱的,他每次寄信都会去航空公司。在那个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这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但是傅雷认为,金钱比不上儿子的成长。在他心中,儿子的安危及学习情况比任何事情、任何东西都要重要,更何况是区区金钱呢?都说父爱如山,傅雷的爱是深沉的,是严厉的。
在家书中,傅雷总会在儿子受到打击时劝慰他学会乐观面对、泰然处之;但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就时,又教会他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被名利所诱惑。傅雷的这些道理,不仅是教育儿子的,同时也是教育我们的。试问,这世上有什么人能够做到不被功利心所诱惑,不被流言所打倒?可是傅聪做到了,这一切都离不开傅雷的言传身教。
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导,那番良苦用心不正是天下父母对儿女爱的影射吗?父母对在外工作、求学的儿女总是关心的,但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有的是高调的,有的是深沉的;有的是温柔的,也有的是严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父母都是爱儿女的、都是希望儿女们过的更好!可是反观我们呢?对待他们的态度却是越来越不耐烦,总是嫌弃父母管的多、管的紧,丝毫不把父母的关心、教导放在心上。这是我们自身的问题,难道不应该好好反思吗?
傅雷的这些书信,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关于做人、为人处事上的一些道理,更是教育了家长们:“棍棒教育”是不能够起到良久的作用,家长们更是应该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们好好谈谈,交流各自的观点,互相理解,这可比“棍棒教育”管用多了。
傅雷与儿子虽相隔两岸,但这份跨越大洋的爱,却依旧让人感到温暖。
第14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父爱——读《傅雷家书》读后感
母亲的爱犹如人生道路上的伞,于孩子遮风挡雨,而父亲的爱总是无私的,是指引孩子走上正轨路的明灯。傅雷家书----记叙了从1954年到1966年,父亲傅雷与傅聪来往的书信,感人生动。
“很想你”“你总是飘忽不定,写了信,也不知你能不能收到”……一句句字里行间吐露了父母与儿子之间,虽相隔遥远,但仍怀恋彼此,人生总有重重困难,会有很多事情感到不如意,傅雷与儿子傅聪,在信里聊到艺术,聊到生活,聊到社会,聊到国家。
傅雷曾经说过“长篇累牍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对手;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多么真挚的话语,傅雷将他的希望和培养寄托在了这封信上面,家书中,浓浓的亲情,使我明白了许多,更清楚了很多。
傅雷是一个极其细微的父亲,从书中我看到了他对儿子的关心无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傅雷很爱他的儿子,但却不是像大多数家庭的溺爱,对孩子言听计从那样子的,而是细心培养儿子,无时无刻不告诉他要时刻想着国家,爱着国家。
《傅雷家书》告诉我很多人生哲理,为人处世。也让我清楚明白了父母,他们严厉,他们从早到晚的唠叨,不停的教育我们,他们最终还是为了我们好,希望我们将来出人头地,过好日子。这是我假期最大的收获!
第15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一纸家书百镒轻,家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家族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托乡愁,或寄离思,或是传导训诫。家书在家庭成员之间,岁月历史长河之中,传递着亲情、传承着家风。翻开这样一卷家书,一句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句句语重心长的劝诫,一泓浓郁悠长的温情,在186封家书里记载着,在7000多字的篇幅中回荡着。这,就是《傅雷家书》。
上个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一代文人傅雷,在对于两个孩子的教导、抚育和引导上苦心孤诣,他给两个孩子的信件后经整理,编撰成书,留给后人赞叹。傅雷为儿子寄家书,指导儿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无不看出父子之间浓浓的爱,傅雷曾对儿子说过人的一生,总是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看出傅雷对人生的豁达,以及对儿子的悉心照料与用心良苦,傅雷用自己朴素无华的语言,为儿子铺好了一条充满光明的路。
家书在中国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国历史演变的表现,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渴望,以及游子,父母对亲人的亲情之爱,他已不仅仅是一种书信,而是中国人文化的寄托。
如今在家中,这种浓郁的家风企也是络绎不绝,在我们家也是如此,十分注意家庭教育,不管在什么地方,我的父母都会提醒我要注意个人形象,做人要礼貌,谦虚,我们家的家风是不管贫穷富贵,都一定要有一个向善的心,一定要遵守道德,法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家书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华人民们的精神食粮,他代表我们中国5000年文化的底蕴,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家书并没有被忘记,而是更好的传承下去,他会以更好的形式延续下去,许多的中国文化也是如此。但仍有少数在经受岁月的侵蚀,即将脱离人世,我们应更努力的将它们维护发扬,不断的改进,添加新的元素进去,让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发展丰富。
第16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去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亲情的伟大。
我最欣赏这本家书中这样两段:“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一个人只要真诚,不管谁和你相处都会很好的。还有一段:“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而这些坎坷正能磨炼我们的意志;使我们的生活不会像死水一般平平淡淡,波澜不惊,这种生活是无味的,也是毫无意义可言。要保持极高的修养,平静、 坦然地面对,保持一颗达观、向上的心。”这一段看出傅雷与儿子之间难以割舍的父子之情。
这封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值得我们去敬佩的父亲,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热爱祖国的人。甚至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他不是古板地教育儿子,而是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在傅聪遇到挫折时,他鼓励傅聪爬起来,勇敢的向前。在傅聪犯错误时,他没有批评和包容。而是告诉傅聪,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中国的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于迫切,却未采取正确方式。他们有的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做法,有的采取“打压式”的教育方式。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怨气,在恐惧的压力下成长,我想这些父母应该好好读一下《傅雷家书》。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叫儿子要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这朴实的家书中,却有着深深的父爱,其深远的教育意义实在令人感触万千。
第17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竭尽全力的爱——读《傅雷家书》有感
如果别人问起我对《傅雷家书》的看法,我总是会打趣说,如果我爸爸是傅雷,我一定会发疯的!因为他实在是太啰嗦了!
的确,翻开每一封信,我们都能看到傅雷对傅聪长篇大论的说教。可是仔细一想,这不正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竭尽毕生所学之力、之能的爱吗?
整个暑假,我和我的爸爸发生了不少冲突,我觉得他开始变得不可理喻、无法沟通。但如果仔细想一想其中的缘由,恐怕没有一个人会站在我这一边吧。爸爸总是希望我的学习能更上一层楼,所以几乎每天都跟我说要好好学习,不要荒废时间,我却总是嫌他烦,争端由此开始。
但转念一想,如果他不是我爸爸,跟我没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他还会管我是否优秀吗?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因为父亲不如母亲细腻、会表达。父亲只会用实际行动显示他的爱。我的爸爸是,傅聪的爸爸也是。纵观这几十封信,虽然并没有多少字是直接表达父亲对儿子的爱的,但傅雷的每个提醒、每个关照都是一份爱,一份伟大的父爱。傅雷对傅聪的爱是那样沉默、坚毅。他把这份爱融到了对儿子的循循善诱和殷切期望之中。
我们总是没有真正体会过父母的心情,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但我们却不明白。大多数的父母不会表达,不会像傅雷那样给儿子有见地的意见。但父母为我们竭尽全力是不容否认的。而傅聪了解,他不仅是傅雷的儿子,受到傅雷的教育,也是傅雷的知音,与他共同探讨学术上的问题。
虽然我们很少能与父母做到想傅雷父子那样的知音,但我们应该做到像傅聪那样了解傅雷的苦心。我们是否忽视了这些呢?我们真正的体会过父母的心情吗?
当我真正沉下心想到这些时,不免为之动容。在人世间,也只有父母的爱是一定的、真正无私而伟大的。然而我们见过太多歌颂母爱的赞文,听过太多赞美母爱的歌曲,也读了太多太多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而《傅雷家书》以这几十封信中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悉心教导体现了这位父亲、也是天下的父亲对儿女竭尽全力的爱。
第18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默默的深情——读《傅雷家书》有感
“可怜天下父母心,盼儿成为有用人。”这句话是天下父母们的心声,也是他们终生的梦想。但有一种深情,造就了孩子的成功;有一种深情,成就了孩子的人生;有一种深情,是爱,是守护。
作为父母亲,傅聪的父亲傅雷和母亲朱梅馥无疑是爱他们的孩子的。这些爱,他们都体现在了跨越海洋的一封封信里,有的直白,有的委婉。这些爱,贯穿了一个海外游子的心。即使他们在大洋两岸,即使他们见不到面,但通过这些家书,父母亲传递给他最真挚的爱,使傅聪在海外孤儿般的处境中感受到父母的亲情。
在这些家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么一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这是父母对他的教导与深情。傅聪后来回忆说,他在艺术上取得的成绩,存在的缺点与他平时为人处世也是分不开的。由此,我们在生活中首先学会做人,才能有自己的立场,才能清楚明白地做应当做的事。一位大家,是在做人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连做人的原则都不遵守的话,怎能向自己的理想奋斗呢?怎能成为一个大“家”!傅聪在慢慢学会做人,学会正确的为人处世方法中,也凝结了对父母的深情,感悟了乐曲的内在。他在这默默的深情的引导、守护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音乐家。在书信中,透过薄薄的扉页,怎能感受不到一笔一划的爱恋?字字见真情!他们默默的深情,全融入了字里行间……
默默的深情背后是家人不能相见的寂寞和思念,那想念的感觉岂是笔纸、字数的多少能体现的!当傅雷夫妇在站台送傅聪离去时,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一颗一颗掉落,以后就是无休止的思念。而当傅雷夫妇双双服毒自杀后,傅聪才发现纸笔是多么无力的表达着思念——他们在最后一面也未能见到。
我们虽然日日听着父母的唠叨,觉得很令人讨厌,但那背后默默的深情不正像傅雷夫妇那样,是那么的让人感动。记得网上算过这样一笔账,我们找到工作后能陪伴父母的只有两个月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眼前人,应该多一些耐心,多陪伴他们,多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多体贴一下,认真的听他们的唠叨,在父母面前多尽点孝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他们所期盼的,不就是这些吗?而我们沉浸在默默的深情中,感到幸福无比!
默默的深情,是爱,是教导,也是无尽的思念。
第19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殷殷父母心------读傅雷家书有感
泡一杯淡淡的清茗,翻开《傅雷家书》厚重的扉页。我的眼睛在父爱与母爱交织的行句之间缓缓游走着。清茗的淡香充斥在脑海里,几十年前,那位慈爱的父亲的身影暮然就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
傅雷的家书,尽管篇篇琐碎,甚至在我们这些崇尚自由的九零后看来还颇有有些唠叨,但却字字情真意切。儿子远在万里之外,正准备一场重要的演奏,父亲却好似对即将赴考的孩子一般,殷切的关注着他的每一次心脏的律动,设身处地预想他在要走去的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情景,并替他设计如何对待。母亲将对儿子的爱继续延续到下一代的身上,将爱一针一线,密密缜缜地织到一件小毛衣,小鞋子上,这该是一颗多么崇高的父母心啊!
他们的信,使远在异国漂泊的孩子,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人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以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挫折与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
合上书页想想,我们的父母不也是如此伟大,如此不求回报的为儿女着想吗?
书中傅聪的母亲朱梅馥这样写道:“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只要你们好,有助于你们的,我们总尽量的给.”是啊,我们的父母都是这样,他们总是给我们最好的,他们总是包容我们,理解我们,不求回报,毫无私心的爱我们。但我们却面对一次次唠叨,一声声问候,漫不经心的应和着他们,甚至对他们恶言相对,仔细回想,我们是多么的不懂事啊!
从呱呱落地到咿咿学语,从狂妄少年到白发苍苍,我们永远走不出父母的视线。是他们的爱鼓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走上人生的新台阶。
他们的爱是大音希声,是大爱无言。就让他们的爱如同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灵,长出一棵茁壮,善良的心灵之树吧。把花朵献给父母,给他们以希望;把果实献给父母,给他们以骄傲;把绿荫献给父母,给他们以安慰。我们的父母一定会在背后露出欣慰的笑容,因为他们用爱学会了回馈,学会了感恩。
树叶,青了又青,黄了又黄,而岁月,唯一带不走的,是亲情·····
第20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当你远在他乡
——读《傅雷家书》所感
当你远在他乡,没有便捷的互联网,没有迅疾的跨洋电话,唯靠着一封封来往的家书互相通信,是否会思念家人、思念故土、思念祖国?即使“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日子早已是历史,但那份思亲思国之情仍跃然纸上。读《傅雷家书》,我们便能体味远在他乡的赤子之心。
傅雷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翻译家,更是一位严格的父亲。在他教导下,大儿子傅聪早早地出国深造。在那个只能以书信联络的时光中,一封封家书,成为父子母子间交流的纽带。在千言万语中,流露出的是是无法磨灭的爱国情,是时刻怀着的赤子情,更是不可割舍的亲情。
亲情,是亲人思念的载体,是傅雷夫妇与孩子通信长达十三年的原因。因为亲情,远在他乡的傅聪每一次回信,都会收到父母的安慰,或父母的鼓励,或父母的劝勉。一张略显清瘦的相片,引起了母亲“是不是过于劳累”的忧心;一则斩获大奖的消息,激发了父亲“我真为你感到骄傲”的激情;一段展演的电台节目,创造了父子探讨音乐乃至人生哲理的话题……亲情,犹如一根扯不断的风筝线,虽然细若蛛丝,却坚韧无比,牵连着父母与孩子。
一句“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勾起了多少远在他乡之人的眷恋?“真诚待人,认真做事”,是傅雷的生活准则。信中,他无时不告诉孩子,做人要真实,遮遮掩掩反而会被别人看低。字里行间的,并不是大而空的高谈阔论,而是见微知著,既滋润了傅聪,也滋润了身为读者的我。“儿行千里母担忧”,在远渡重洋的家书里,我读出的不是忧心忡忡,而更多是真切的亲情。
亲情贯穿了傅雷夫妇十三年的来信,他们与天下父母一样,从不必刻意地表露出亲情,而是化成点点滴滴。只不过,傅雷夫妇对孩子的亲情只能通过文字传达,而我们的父母,却能够实实在在地通过生活流露出来。一书读毕,我才猛然发觉,我的父母与傅雷夫妇何其相似!父亲尽管不善言辞,甚至有时会“固执”己见,与我发生争执。但他始终是爱我的,就算他和我争吵,终究目的还是为了我成长。母亲会批评我做事太毛躁,会为我增减衣物而唠叨,会时时刻刻提醒我该干什么,我有时会觉得不耐烦,但现在想来,这是为人母的细致和敏感呀!
书信的时代,对于从未经历过的我而言已经很久远了。但想象那个通信不便的日子,每写的一个字都要反复推敲,比起现在如洪水般的冗杂文字,是否更显珍贵?或许有一天,我也要离开父母,像傅聪一样远游他乡,方便快捷的视频对话却少有几回,这样是否冲淡了文字带来的庄重和仪式感?亲情,并不止于文字或语言,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当我取得成就时,最先鼓励我的总是我的父母;当我遭遇挫折时,最先安慰我的总是父母。父母的爱与陪伴,并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融入生活的碎片和细节里,润物细无声地温暖我,伴我成长。
亲情很复杂,它融合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融合了做人的道理,为人的准则。亲情也很简单,父母的一句话或是一段文字便足矣。
或许有一天,我也要远渡重洋,离开父母。当远在他乡之时,心中漫起的“枯藤老树昏鸦”的孤独之情正与父母“意恐迟迟归”的思念相照。家书,便能抵万金。亲情,像黑夜里唯一一盏明灯,照亮了游子归家的路。《傅雷家书》是家书的范本,是亲情的“范本”,但被每一个家庭演绎出的,定是不同的绚烂与感动。

返回读后感600字列表
  • 上一篇:读《论语》有感600字
  • 下一篇:小学生寒假读后感600字:六年级寒假作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