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的自我
近来的探索和经历,让蛤蟆察觉到除了“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应该还有另一种状态。
这次咨询苍鹭就给它解了惑,这种状态叫“成人自我状态”,算上它就是三位一体的自我状态。
处于这个状态下,我们可以理性、合理的处理事情,只有在这个状态时,我们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蛤蟆对于这一点有些不解。
苍鹭解释到,在“儿童状态”时,会再现过去的情形、体验过去的情绪,约不到新东西;
在“父母状态”时,基本上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价值观,并试图让别人接受这些观念。
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没有给新的知识理念留有空间。旧的思想主宰着一个人,争论不能改变人的想法,只会让人更固执己见。
只有在成人状态时,才能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倾听别人的看法而不马上进行反驳。
蛤蟆好奇,为什么苍鹭不直接带它进入“成人状态”,这样可以节约好多时间。
苍鹭说,没人能强迫别人进入他们的“成人状态”,只能给予鼓励,让他自己决定要怎么做。
苍鹭表示,再者,作为咨询师,它也不“知道”蛤蟆应该怎么做,咨询的目标是让来访者能自己找到答案,咨询师可以协助,但只有来访者自己可以做决定。
蛤蟆觉得这真的有点难。
苍鹭想了想说,难,是因为这个过程需要刻意的思考。在另外两种状态时,几乎不需要思考你就知道做什么。
苍鹭举了一个“生气鬼”角色的例子,蛤蟆觉得不可思议,正常人谁会选择去感受负面的情绪呢,应该是别人让他有了那种情绪。
苍鹭提醒它:“换个角度想想,谁能进入另一个人的脑袋强迫他产生任何情绪。别人或许会影响或说服你,可最后,是你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
“也许‘选择’这个词不太恰当,我们选择怎么感受,和选择再吃块巧克力是两码事儿。但我们做这些选择时都是无意识的,更像是一种条件反射。”
说到条件反射无法避免,蛤蟆就觉得既然无法避免,那自己的不快乐就不怪自己。
苍鹭问它那该怪谁,蛤蟆说怪朋友、父母。
苍鹭察觉蛤蟆走到了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就是要为自己的不快乐怪别人多久。蛤蟆觉得那也不能选择怪自己呀。
苍鹭提醒它,责怪是在“儿童状态”里做的事,那“成人状态”会有什么做法呢?
相比责怪,换个说法,谁该/能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起责任。
如果选择为自己负责,就会意识到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就会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