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傩面
蛊镇的傩村,终年雾气环绕,一群“老古董”一字排开,躺在青石板上翻晒,这是一年之中难得的暖阳,一“古物”们晒得皱皮腊干,不知谁拿出傩面具往上一套,一出精妙绝伦的傩戏就此展开……随着时代的发展,村中大批青年男女陆陆续续开始进城打拼,他们中的大多数最终选择留在繁华的城市,曾经热闹的傩村,如今凄凉萧瑟,只剩下一个个即将入土的老骨头,而曾经被傩村人视为生命的傩戏,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在这时,傩面具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前来观赏采买,然而他们只是将傩面具,当作一件工艺品,一件旅游的纪念物件,并不知道面具的背后还隐藏着来自远古的神秘声音。秦安顺是傩村最后一个傩戏师,然而,他也老得不行了,在他死后,傩戏也终于失去了声音,画上了句号……
二、蛊镇
据说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守村人,蛊镇的守村人正是王昌林。他是蛊镇最后一个蛊师,也是全村老人的守护者。蛊镇四面环山,穷山恶水,年轻力壮的下一代们早早离开了这里,于是,这里成了老人村,于是,蛊神庙逐渐坍塌,城里距离蛊镇路途迢迢,许多蛊镇老人甚至等不到家中孩子回归就已经合眼归西,更有甚者,死去几日后才逐渐被人察觉。王昌林也老了,他想在生命弥留之际,为村庄做最后一点事,他一路在忙,一路也在回顾着年轻的记忆,曾经繁盛的蛊镇的记忆。
三、悬棺
燕子峡的每个男人都有一口属于自己的棺材,他们管它叫“老家”。自他们十四岁时起,就开始学着祖辈的生活方式,在崖壁上上下下攀爬,这已然成为他们生命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东西,然而,随着水电站的建设,他们成了燕子峡最后一批攀岩人……
书中的讲述,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故乡村庄,儿时的村庄总是很热闹的,大人们在田间地里耕种,孩子们
成群结队满山乱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或许彩电代替广播时,或许是沥青覆盖泥路时,或许是汽车取代双脚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庄里的年轻人逐渐减少,赶集日里也只剩下稀稀散散部分人,数不清的青壮年远离故土,去往他乡。
没了人气,房子也会迅速老去,再次回到故乡,才发现儿时那些土楼木房,如今要么变了模样,要么成了青苔野草的故乡,一路过去,竟看不见几个人影了,在喟叹惋惜的同时,始终无可奈何。
如今才惊觉,人一旦离开了故土,家乡也就成了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