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几个我在书中比较感兴趣点进行一些讨论:
"由于内心不受利害所惑,故而能全神贯注地从艺术的角度来观察其动作。心无杂念,自然就能鉴赏美与非美。"
原文中认为,"心无杂念,自然就能鉴赏美与非美"。在高二的时候,曾经一度沉迷杨宁老师的文学理论课【笑哭】,好像就曾经听到过类似的说法。什么是美,只有当美远离你的生活,与你的利害无关,那么才是美的。‘当‘我’去桂林山水游玩的时候,被风景的美丽深深折服,但是感叹撑船的老人每日都生活在如此风景中时,老人却不以为然。’
→ 距离产生美 当景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利害关系,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人们看景才是美的,不然整日想的便就是把山上的树砍了当柴烧了。
长良姑娘: 秋意浓,芒草沾露露难留;妾心烦忧无解处,愿随露逝去
因为有两个追求者就烦忧吗,烦忧到不跳河便无可排遣的地步吗?命运类似的另一位姑娘这样说:"光是投河自尽什么的,也太无趣了吧",“让佐佐田和佐佐部都做我的男妾不就完了吗”,比起前者,后者多少有些古灵精怪之意,可谓是同时代女性中的先进分子,难怪理发店老板说她“疯子”。作者在书中还留下许多伏笔,姑娘和和尚们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她会何去何从?这是十分让人期待的。
既然书的主题是非人情,那么这与主题有什么关系呢?“烦忧”是人情,“不烦忧”就是非人情了,说起来,姑娘觉得与其为了追求者烦忧,不如任性地去做,任性的说,其实能接近是非人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