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消息是现在北京不再拆四合院了,一个坏消息是已经拆得太多了。
北京需要保留的是文化味的遗产,而不是更多的商业区和广场综合体。
现在的北京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以更开阔的视角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拓展和丰富保护内容。
如今,当人们走在北京的环路上,满眼都是宽阔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车流和高耸的“水泥森林”,胡同和四合院已经难得一见。其实,以修的名义拆、以建的名义拆、或者是以改的名义拆,一直在遭遇拆迁之痛的还不只是北京的老城,南京、定海、福州、杭州等许多的文化名城都遭此厄运。在古老的建筑被推土机碾成废墟的同时,一些没使用多少年的高楼大厦也在惨遭爆破之痛。
现在北京的二环和三环,沿途半数以上都是10年内的新建筑,稍微老旧一些的楼房墙上不少都画着鲜红的“拆”字。除了一部分被列为文物古迹的重点建筑,上个世纪60年代的建筑已难觅踪迹,70年代的建筑也所剩无几。
在欧洲,很多的古城堡能够保存下来,一方面是古城堡的使用价值依然存在,欧洲人既没有以危房的名义将其一拆了之,也没有以保护的名义将其闲置起来,这是让这些古城堡能够一直保持生命活力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欧洲政府制定了严格的保护制度,任何人都绝对不能以任何理由损毁建筑。
相对来说,咱们的建筑就有点想拆就拆,想拆哪就拆哪。拆什么建筑都有理由,我们的前辈把城墙拆了,就为拆老城打开了通道,老城拆得差不多了,现在目标就瞄上了现代建筑。
拆迁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利益。
金融街西扩自然也是利益驱使,政府官员讲的很明白,金融街给当地财政的贡献率几近当地总收入的一半,是很多商业界人士在呼吁金融街已经不够用了。
从金融街的建设和扩建的思路上来看,还除了增加财政收入外,还没有其他的理由。金融街的建设动迁大批的当地居民到了郊区,现在再进入金融街已经听不到北京音,感受不到北京的人文氛围。
金融街里里外外的大厦夹缝象征性地留下了三处王府模样的古建筑,但是与摩天的大厦相比,王府的尊严与气派已经荡然无存,同时,由于建筑没有被利用,本来人气旺盛的王府也只是成了纪念碑式标志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基本上可以用“城市化”这个词来衡量。城市化过程还将在今后几十年不断进行下去。我们需要记住的是不能把房子建起来了,把文化和历史弄丢了;把新北京搞得漂漂亮亮的同时,不要忘掉老北京才是北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