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第一次阅读马伯庸的小说,也是第一次见识这位作家的笔法,他笔下的文字除有优美生动的描叙之外,更有独特的幽默,让人觉得,阅读实在是一件难得的趣事。
《长安的荔枝》以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典故为背景,主要讲述乐一个长安城小吏遭受“领导”陷害,而被迫完成将新鲜荔枝从岭南地区送到五千多公里外的长安的故事。
有趣的是,这本短篇历史小说却处处展现着现代职场的影子。勾心斗角的同事,做出了巨大努力却依旧不被看见的“打工人”,横亘于理想与现实却不得不放手一搏的“小透明”以及不谙世事却热衷于发号施令的“上级”。而主人公李善德身上也充斥着“职场人”的气息——背负房贷压力,能力强却不被看见、言微人轻却希望不断向上进步的“打工人”。他老实敦厚、善良且懦弱,渴望在规则之下做好分内事,但在经历“送荔枝”的磨难后,他看透了规则体系的腐败,一改懦弱之性,直言不讳,最终,在双重势力的平衡下也算得所理想结局——与妻女在岭南地区过上平凡朴素的生活,远离朝野,避免了战争带来的动乱。
其中,最令我动容的是,在这本书以前,“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烙印在我脑海里,“成王败寇”似乎是永恒不变的命题,这本书虽然没能削减我对此的印象,却鼓励我将看待历史的目光不仅投注于辉煌的历史人物身上,也可以偶尔在小说中邂逅一些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我们感叹汉武帝一挥手,几十万汉军精骑出塞的雄才大略时,在我们感叹运河修建的壮阔与便捷时,却不由得忽略了一个命令后的调度万千,数以千万计的历史尘埃也在为此努力。
我们习惯性地将目光放置领导者的身上,我们也习惯性地钦慕与赞美胜利,但我们却总将胜利背后的原因概括得格外简单,那些共同铸造历史的牺牲者、奉献者自当被铭记。历史的百年也就在弹指之间,当我不再带着“成王败寇”的眼光审视每一个历史人物,而是更多思考每个振奋人心的雄才大略背后的“后勤工作”,便会拥有不一样的历史视野与别具一格的体验,这大概是因为平凡人间的情感共鸣。
在人文院报的第二年,每次报选题,我总会渴望搜寻更多平凡人的故事,一方面是因为能力有限,无法接触更高领域的人物;另一方面是他们的生活虽没有金碧辉煌的别墅,也没有文思泉涌的才华,却有着独特且波澜壮阔的人生,而这样的经历却有着深刻的情感共鸣,投射着他们自己,投射着与之类似的人群,也投射着我,这样同频共振的情感,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