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汪先生在《人间草木》中写沈从文先生,写沈先生教导如何写作。读完《人间草木》,想去沈先生的作品中寻找写作技巧,便找到《沈从文文集》读了起来。《沈从文文集》太长,7个月时间过去,我刚读完一半。
我看的电子书,看书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上班地铁上。这样看书成了习惯,习惯坚持半年,上班路上的30分钟,成了我很是珍惜、很是期待、很是专注的30分钟。
公司的双旦互送礼物活动,我买了一套《平凡的世界》。将它送出去之前,对比纸质书与电子书的页码,得出一个“《沈从文文集》全套书有那么厚”的结论。
什么是生活中一想便能得到那么厚是多厚的参照物呢?我想到的是拳头,如果拳头比较大,那书叠在一起,就是3个拳头那么厚,拳头比较小,那可便需要4个拳头了。
7个月时间,我读完2个拳头那么厚的书。(《沈从文文集》288万字,《平凡的世界》85万字。)
沈先生的大部分作品,末尾都会有一句类似“一九三二年,青岛作”的结束语,标注年限与地点。为此,读书过程中,我好几次跳出书籍,搜索沈先生的出生年份;沈先生是1902年生人,他是早早便开始写作的。《沈从文文集》,大概是依据作品完成日期进行收录、编排的。
沈先生早期的作品,写自己很多,写自己的见闻,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穷的揭不开锅。后面渐渐写周围人的故事,部队中的军人、退役的军人、大嫂、七妹。接着便到了小说。(这只是我按照书中顺序读下来的大概感受,并不严谨。)
沈先生靠写作养活自己,他的作品,是需要发表的,发表这件事并不容易。沈先生的作品中提到过与出版社的往来:作品被编辑打回、写就的内容被删减、预支稿费、到截止期限为稿件熬夜……(相较100年前,我觉得现在的互联网真是方便,一个公众号,便可以是自己主编主稿的一份小小杂志。)
沈先生有一些作品,是对他人他事的评价,我从中读出很多讽刺。这种整理、归集的文章,需要许多的阅历,我学不来。
沈先生有一些作品,我看不太懂,会昏昏欲睡,只想快快跳过;全篇读完,自己仿佛看了许多大道理,但一句都记不住。
我最喜欢的,是沈先生“用客观叙述方法写成而觉得合乎沈先生希望的”故事,比如《阿黑小史》、比如《边城》、比如许多段小小故事。它们读起来很是平常,平常中透着温馨,文字是简单的、具体的;有好几次,它们让我在地铁掉下眼泪。
《沈从文文集》太长,读完一半,我逼着自己先做这个小小总结。总结对我来说,是难的,到这个周日,距离起总结念头过去一个月。这期间,我已经又读完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