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第一次看见这本书,封面上那个金色头发,扎着大大蝴蝶结的少女就吸引了我的眼球。就如同所有没有翻阅过这本书的人,我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童话书,但真的翻开了,才发现了它的不可思议之处。
《爱丽丝梦游仙境》写了少女爱丽丝在一个夏日,和姐姐坐在河边,突然一只怀揣怀表,会说话的兔子吸引了她,追随着兔子,她从树洞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里,有着喝了就会变大的果汁,吃了会变小的饼干,会说话的动物,如同人一般的扑克牌们,脾气暴躁的红心女王,老好人红心国王……似乎所有的不可能的事情在这个世界都变为了可能。爱丽丝在这里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伙伴,在寻找回到原本世界的方法的同时,也在寻找着本我。但是最后爱丽丝却发现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梦,醒来后,她还躺在姐姐身边。
我相信这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儿童文学”,它里面的许多细节折射出了逻辑性。这要从这本书的作者说起。写出这部充满幻想色彩作品的人,刘易斯•卡罗尔,是真名为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的数学家。著名的人,狼,羊与草的过河问题,就是他提出的。他写的这本书看似荒诞,但是却拥有梦幻中的逻辑。最为人所知即是“why is a raven like a writing desk?”(为什么乌鸦像写字桌?)这个问题。我在阅读时看到这句话,以为是印刷错误。但我查阅资料后发现这么说是因为raven(乌鸦)和writing-desk(写字桌)中都没有B,而由于提问者的问句本身就没有意义,因此回答“它们”都有个“b”同样是个无意义的回答,无意义的回答对应无意义的问题,就成为了逻辑上绝妙的回答。有点类似于对联的感觉,但是是逻辑层面上的对联。也由此得出,正确的回答是“Because there is a b in both.”(因为它们各有一个b)。尽管听起来还是晦涩难懂,但是这就是这本书的内涵所在。
我从这本书里学习到的,还有爱丽丝身上折射出的精神。爱丽丝来到新的世界,并没有感到畏惧,从最初她想尽办法进入花园,到最后的寻找离开的方法。都体现着她的探索精神与冒险精神。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她选择了想办法解决。“‘起来,哭是没用的!’爱丽丝严厉地对自己说,‘限你—分钟内就停止哭!’她经常爱给自己下个命令(虽然她很少听从这种命令),有时甚至把自己骂哭了。”这体现出她的坚强,虽然是带着孩子气的坚强,但同样让人感到钦佩。“爱丽丝惊奇地注意到,那些小卵石掉到地板上部变成了小点心,她脑子里立即闪过了一个聪明的念头:‘如果我吃上一块,也许会使我变小,现在我已经不可能更大了,那么,它一定会把我变小的。’”这里爱丽丝运用之前变小的经验,再次进行了尝试,并最终成功的变小,展现了她的机智。“‘然而,这是只多么可爱的小狗啊!’在爱丽丝靠在一棵毛茛上,用一片毛茛叶搧着休息时说,‘要是我像正常那么大小,我真想教它玩许多把戏,啊,亲爱的,我几乎忘记我还要想法再长大呢?让我想一想,这怎么才能做到呢?我应该吃或者喝一点什么东西,可是该吃喝点什么呢?’”即使是在陌生的世界,身处窘境,爱丽丝依然想着教小狗把戏,还想着自己家的小猫。这让读这本书的大人会被爱丽丝的这份天真所打动。
“于是她将身子坐正,闭着眼睛,半信半疑自己真的到了奇境世界。尽管她知道只是重温一个旧梦,而一切都仍会返回现实:蒿草只是迎风作响,池水的波纹摆动了芦苇。茶杯的碰击声实际是羊颈上的铃铛声,王后的尖叫起源于牧童的吃喝。”当爱丽丝醒来,发现一切都是梦境时,读这本书的人也不由得感到悲伤,为自己曾经逝去的童年感到悲伤,为那些美好的梦境感到惋惜。
我相信当我们在不同的年龄翻开这本书时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每一遍翻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当我是个孩子时,我被故事里那些会说话的小动物与神奇的魔法吸引;当我长大些,我为爱丽丝的冒险精神感到钦佩;将来我再长大的时候,也许会被故事里爱丽丝的天真浪漫所打动,被里面折射的逻辑学原理所震憾……
一本薄薄的童话,一场不可思议的冒险,一份童真的梦想,带来的是无尽的感悟。这就是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我也想能在某个夏日,在河边遇到那只怀揣怀表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