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演讲者:驻马店实验二小三(6)班:秋枞
——小学生三年级学生写“演讲稿”或“小作文”可参考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三国演义》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读了《三国演义》;
这本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明朝罗贯中的小说,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回——“桃园结义”。
“桃园结义”的人物是:
宽厚仁爱的刘备,英武非凡的关羽,虎背熊腰的张飞。
这三个人物,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桃园结义”的渊源和目的是:
公元3世纪的东汉末年,腐败无能的朝廷,为了挽救危局,贴出皇榜,招揽人才。
听闻此讯,刘备、关羽、张飞,踊跃自荐,发誓为国为民、流血牺牲。
三人相识后,因为志向一致,目的相同,“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于是,他们在张飞家后院的桃花林里,结拜成为异姓兄弟,发誓: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一起同甘共苦,报效国家。
之后,刘、关、张,率领军队,打败张宝、张梁和张角后,刘备被朝廷任命为官。
几个月后,前来视察的督邮,要罢免刘备的官职,被脾气火爆的张飞打了一顿。
无奈之下,刘备只好带着两兄弟,弃官而去投靠伐州刘恢。
刘恢把他们举荐给幽州刘虞(yù)。
在这里,刘、关、张立了大功,刘备复被朝廷任命为别部司马、驻守平原县。
在这里,刘备正式拥有了立足资本——组建了自己的军队……
读完《三国演义》第一章,我首先羡慕:
刘关张三人,有缘结拜成异姓兄弟,同甘共苦,拼搏创业。
其次,我明白了:
我们应该与智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同学做朋友;
大家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个人的力量才会变得强大,才可以干成祖国需要的事业。
我们对国家要忠诚,对同学、朋友要有真情,这样,我们的未来,才会一片光明、前途无限!
最后,需要提醒:
“拜把子”、结义成为“异姓兄弟”,属于封建社会的糟粕、陋习。
今天,我们不能再这样去做,更不能参与无原则的“团伙”;
因为,这种做法往往是“校园霸陵”的“因子”、“黑社会”的“雏形”;
我们要遵纪守法、讲究原则,坚持正义,团结友爱,像雷锋同志那样:
一辈子做好事、做好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