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500字

《李敖自传》读后感500字

2025-10-22 07:32:30  本文已影响人 

《李敖自传》读后感


上月读了《李敖自传》,趁还有记忆,写一篇读后感。一,整本书是李敖以时间顺序,把从小到大发生的事,通过一个个短小文章表现出来的。或者可以说,李敖把回忆的内容写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文章,然后按时间顺序排序。

如果不是书名叫《李敖自传》,单看书中文章,更像是李敖的一本文集。

二,李敖兄弟姐妹人数很多,尽管李父有任公职,可全家生活水平还是不好,但却存有些黄金。

在国民党要求将黄金换成金圆券时期,李家冒着生命危险没有将黄金拿出去兑换,后来凭借这些黄金一路打点、做盘缠,才逃到台湾。

这里提到的金圆券,我是最近看蒋介石传记、李敖自传之类的书才第一次听说。

以前在课本上只学到国民政府在退到台湾之前,国内通货膨胀严重,老百姓买东西都是携带成捆的法币,只是觉得钱不值钱了,国民党治理无能。

而现实更残酷。眼看法币已基本无价值,国民党又想个办法是强迫所有人将手里的黄金按比例兑换成金圆券,想借此稳固金融,并且金圆券是以黄金为后盾,幻想金圆券能够坚挺。

但没过多久,金圆券重蹈法币覆辙,也跌得一文不值。

尽管后来政府同意老百姓可以再将金圆券换成黄金,但同样多的金圆券换回来的黄金比以前少多了。

这其实就是明抢!政府利用手中的权利,对百姓财富进行搜刮!

三,李敖的父亲,在抗战时期,在日本统治下的东北任公职,李敖说他父亲实际是地下党,秘密在做抗日方面的工作。

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却以李父在日伪政权下任职为由对他进行迫害。所以李父得到的结论是,不论什么时候都要跟着政府走。当时东北沦陷时,如果逃离沦陷区就没事了。

所以在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李父牢记此项原则,也跟着逃到台湾去了。

在当时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其实去留都是对的,都是身不由己。又不是在和平岁月任由你慢慢比较之后做出选择。

时间紧迫,我相信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跟随周围人的选择而去。

但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下,那些去台湾的人,肯定所有人都会觉得只是暂时被迫退去,不久还会再回来。

如果被告知有可能一去不返,那么绝大部分人应该会选择留下来。

而一开始留下来的人,有对新政府有所了解的,有对国民党失望至极的,有被国民党迫害的,有由于经费不足无法离开的。这只是我的猜想,但我觉得合情合理。

四,台湾本地人喊所有退到台湾的大陆人为外省人。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挺有意思的。因为是来自全国各地,所以统一称为外省人倒也方便。

返回读后感500字列表
  • 上一篇:《明朝一哥王阳明》读后感550字
  • 下一篇:《黄泥街》读后感55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