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重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段高中时曾在课本上遇见的文字,心境已全然不同。当年懵懂不解的深意,在十几年光阴流转后,终于沉淀出别样的领悟。
这世界万物,皆逃不过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铁律,无人能置身其外。无论身份贵贱,终点终归一致。然而,一个深刻的悖论由此浮现:我们日常所做的一切努力,其深层动因,竟多半是在竭力推迟或规避那无可避免得死亡。
所谓的“趋吉避凶”,其本质究竟为何?我们所趋的“吉”,是否是真的吉?而避的“凶”,又真的能够彻底规避吗?我们真正恐惧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人的一生,其本质样貌究竟如何?我们又该以何种心态去承载这趟必然的旅程?
直面生死,并非一个可以选择回避的议题,而是每个生命必须完成的终极课题。正如史铁生文中所说:它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唯有鼓起勇气,真正去凝视它、理解它,而非避讳不谈,才能消解那无明的恐惧。
佛家言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几乎是我们每个人必经的历程,无人能豁免。它们如同宿命般的轨迹,随各自的因缘业力而显现,非人力所能强求或扭转。我们唯一能掌控的,是内在的态度。唯有学会接纳这必然的规律,不抗拒,不恐惧,才能在苦难真正降临时,心中少一分煎熬,多一分从容与安宁。
TAG标签: 我与地坛
返回读后感500字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