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500字

读《活着》有感550字

2025-07-27 08:02:52  本文已影响人 

读《活着》有感


      19岁,抑郁四年,下定决心读完了这本书。

      我第一次读余华老师的作品是《许三观卖血记》,那时刚读初中。曾经有段时间我痴迷于他的访谈,很有画面感,特别是讲道铁生的时候。

      我在2019年开始步入写作的道路,期间也读了不少文学作品,却始终没有面对《活着》的勇气,但我也经历了很多这个年纪所经历不到的。

      网上都说没有人能平静地离开这本书,但《活着》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情绪上的波澜。我亲历过三个亲人的逝世,准确来说是四个。人死了,看起来就跟睡着时是差不多的。我去过深夜的太平间,见过因意外死相面目全非的亲人;我也去过火葬场,亲眼见到过生命的重量。

      福贵和我的爷爷差不多生活在一个年代,我也经常听家里人讲起以前的事情。《活着》这本书,虽然叫活着,却讲述了十个人的离世(应该是十个人),而我们却只能从福贵的讲述中窥探他们短暂的一生。

      我想肯定会有人说福贵的一生过于戏剧化,但在那个年代的确如此。故事开头那个“把小道弄得尘土飞扬”的民谣搜集者,我想正是余华自己的真实写照。

      福贵的故事是漫长的,年轻时风流成性,赌钱输掉了祖辈的家产,活活把老爹气死,从那以后,他便再也不赌。被抓走充军的时候,亲眼看见上千伤兵一夜之间全部惨死,我想那是极其恐惧的。当重新回到家,他觉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时,生活却给了他当头n棒:儿子有庆因献血被活活抽死;女儿凤霞因产后大出血去世;妻子家珍因软骨病卧床多年去世;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活活砸死;外孙苦根因吃太多豆子被噎死……

      所有人物的死都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波澜,我将他们的死归结于贫穷与无知。在那个人吃人的年代,穿坎肩都是错误的。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坟”,这是我在15岁就悟出的道理。

      余华老师的底色一定是悲的,这是无法在文字中隐藏的部分。

      我想福贵早就死了,只不过还是习惯性的活着罢了……

返回读后感500字列表
  • 上一篇:《人性的弱点》读后感55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