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随性随心的阅读,好处在于不用向外求书单了,每读完一本,购物车里就摆了两三本延伸书籍,而太过随心的缺点呢也很明显,就是产生了信息茧房,把自己困在了历史、财经和时政当中,小说读得少了,散文类的书籍,更是好久好久没有读过了。
遇到一本好书,就像遇到一个好的朋友。读汪老《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也是很偶然的一天,看到公司社团招募画。今年的冬天天气特别怪,有几天暖和地像要入了夏,象过年那几天,每天阳光和煦;而一旦变脸,就是成天的连绵阴雨,喋喋不休。那天正是阴冷的冬雨天,那张社团招募画是阳光三月绿色成荫、草木皆生机勃勃的样子,在那抹清新颜色的指引下,马上就愉快地参加了阅读团,一丝犹豫都没有,这也是与《人间草木》这本小书的缘份吧!
汪老语言平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颇有点像绝顶的武林高手,一根平平无奇的木棍也能成为最厉害的武器;也像顶尖的厨师,不屑于利用花里胡哨的调料,只依靠原材料和基础调料,就能成就一份高级料理。
知识分子敏感,心思细腻,很多经历过文革时代的心态早就崩溃了,而汪老不,比如他写玉渊潭的河堤用铁蒺藜圈禁了起来,虽然后来铁丝网被拆除,但扎进柳树的铁蒺藜长到了树皮里,“兜着铁蒺藜的树皮愈合了,鼓出了一圈,外面还露着一截铁的毛刺。”全部是白描的写法,可是不由自主地:柳树,多痛呀!
《人间草木》读后感之二----学习与劳作
也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卷,工作10个小时以上成了标配,在内卷的时代里如何保持内心的充盈与平和,祛除焦虑成了每个职场人的必修课。
工作日喜欢很早就出门,避免早高峰通勤路上被堵着的焦燥也可以有效利用早上这段清净的时间。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沏杯茶,像福建人一样,可以是岩茶,或者是白茶,天热了也可以是绿茶,花茶,不挑。冬日里红茶居多,用大肚杯沏上一杯岩茶,汤色红亮,香味浓郁,热热的一口,胃妥贴了,心也就妥贴了。
散文,虽说短小精悍,但对阅读的心境要求是极高的。心里装着事儿,看完一篇也没捉摸出滋味来。所以最佳阅读时间是一早上,呷上一口茶汤后,站在窗前细细品老爷子的一字一句,偶尔瞥一眼窗外,园区里上班的车辆慢慢开始多起来了,鱼贯而入,还排起了队。远处浙大的红砖色经过岁月的浸润,在越来越浓的绿意里蜕去浮燥,开始有了些中年的沉稳感。
啜口茶,看老头写北京的秋花,有桂花菊花秋葵秋海棠以及爬山虎,六句话就是一篇小短文,比如说《黄栌.爬山虎》“霜叶红于二月花。西山红叶是黄栌,不是枫树。我觉得不妨种一点枫树,这样颜色更丰富些。日本枫娇红可爱,可以引进。近年北京种了很多爬山虎,入秋,爬山虎叶转红。沿街的爬山虎红了,北京的秋意浓了。”
因为想多多码字,去年下定决心给自己开了个公众号,没想到难度超出想象,要码字要修改要精挑细选图,非常耗费时间,放慢了频率后就没下文了。而汪老就这么短小精悍的几句话,秋日的爬山虎景象就跃然纸上。我想我大概是搞错了自己的初心,公众号上写文,并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只是为了激励自己有一个思想的输出地方而已。还是要多写,不论长短。
读老头写的果园,想起有一年在西溪湿地的一个农场,包租了一小块地,第一次从翻地开始种菜,从一开始嫌地块太小,到一举起锄头就觉得那一小块地怎么看不到边呀,怎么翻也翻不完,湿地的土质很泥泞,每举一次锄头就像做一次举重,好不容易种下番茄黄瓜秧,快到收获季的时候,顶着夏天的高温,收获的喜悦都被采摘时的灼热和虫子冲淡了许多,更别提仔细观察自己种下的产品各个时节的变化情况,种地可真不易!同样是劳动,汪老就没那么多牢骚,苹果的品种、葡萄的样子都分辨地一清二楚,“果粒小而密集,一粒一粒挤得紧紧的,一穗葡萄像一个白马牙老玉米棒子。”瞧瞧这描述,准确的画面感油然而生,劳动的喜悦是需要克服劳作的疲累,才会产生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之三----习画
进入春季,乍暖还寒的,睡不好还极易感冒。以土方对付病毒,在艾灸垫上盘腿坐上半个小时,再加一杯暖茶,全身就慢慢活泛过来了。
边打坐边翻看汪老的插画,其实初识汪曾祺老先生,是从插画开始的。说来惭愧,在单位工会小组跟着老师也学了好些年头的书画,断断续续的,疏于练习,总没长进。唯一能说出点进步的,就是从一窍不通,慢慢地会欣赏一些了,加上经常去逛一些展览,自认为观察和鉴赏能力提高了。
阳春三月正是玉兰花开之际,广玉兰呀,白玉兰呀,一颗树上挨挨挤挤地开满了花。记得去年三月画玉兰,老师问我们玉兰花有几瓣?玉兰,杭州极为常见,不是五瓣就是六瓣,极为肯定。老师笑着摇摇头,让我们自己去路边看仔细数。还真是,玉兰是有九个花瓣的。画玉兰花,勾线要淡墨,要用正侧锋体现花瓣的翻转,还要记得花萼这里有些小小的茸毛,用一点点花青勾染,初春皎洁的白玉兰即跃然纸上。挺喜欢这副画儿,回家后反反复复练习了好几遍,算是比较用工的一次。
而汪老写花极细致,无论写腊梅,写紫薇,都对花瓣花蕊枝干描述地极为详细,一定是在平日里是观察入微的。
我们还跟着老师画过清供画,当时也并不懂什么是清供画,只觉得比较雅致。看了汪老的《岁朝清供》才隐隐有点明白。然后去查资料,清供又称清玩,发源于佛像前之插花。清供最早为香花蔬果,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物雅品。新春以“清供”入画的画作,便称之为“岁朝清供图”,佛手、石榴、梅花、鲤鱼、如意都是常见的吉物。
汪老说曾见过一幅古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几案上,题款道:“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才真是“岁朝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