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500字

《天那边》观后感1500字

2020-06-09 21:31:27  本文已影响人 

  【第1篇】

  刚看完一部电影《天那边》,不知道是处景生情呢,还是有着相同的处境和感受?说不清楚,看的过程中我的眼睛湿润了好几次。

  片尾说谨以此片献给——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们

  许晓萌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和他的大学恋人江可可一起报名,志愿去了山村支教。许晓萌第一次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父母。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但是她真的走了,去了一个她从未去过的地方,去那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们到了大山深处的村子。开始了支教的生活。

  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一切都让人感到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确,这里远离了城市喧闹,远离了尘世的纷乱,有的是湛蓝的天空,有的是泥土的芬芳,一切看上去都像是世外桃源。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短暂,只是一瞬间,便从许晓萌的指尖滑落。她遇到了一个人,一个改变了许晓萌人生轨迹的人,他就是罗老师。

  支教的生活是艰苦的,没有好的住宿条件,没有电视,电话没有信号,没有任何娱乐,只有背朝大山,脚底泥土,没有可口的饭菜,吃顿肉都是那么的艰难,从小家庭条件优越的江可可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的跟着她直奔向大山,可是这样的生活一天能忍,两天能忍,三天能忍,最后可可还是选择了离开,我没有一点看不惯,没有一点觉得他们的爱情经受不住考验的感觉,其实我还真能体会和理解可可的心情和处境,他选择离开并没有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利。

  可可走后,她哭了……病倒住进了医院。安慰许晓萌的人,正是罗老师。也许到了这个时候,许晓萌才真的长大了,她也觉得自己成熟了许多。可可的离去,让她感到孤独,但是孩子们的存在很快填充了这种孤独。

  许晓萌渐渐开始了新的生活,一个完全独立的生活。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融进了大山,融进了大山里孩子们的世界。

  3个月的支教生活结束了,许晓萌终究不是大山里的人,她还是要离开。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晓萌,她哭了……

  在天的那边,许晓萌开始了新的生活……

  回到城市晓梦继续她的教育工作,可是得知了山村的罗老师为了修建学校上山背黄土遇到泥石流不幸遇难了的消息后,小萌离开城市优越的生活,义无反顾选择了支援山区的教育工作……

  其实我还满感动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的伟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我还是满佩服的,一个大学生放弃很多来到这个偏远的山区支教,故事的最后是照了张全家福,一张没有罗老师,只有一把鲜花的合影,看的我黯然泪下……

  虽然和影片相比我的生活相对优越许多,可是……

  知足应该长乐,但是,我始终内心孤独,始终还是融入不到这里,我的心不在这,可能有一天我还是会跟可可一样选择离开…… 我不知道,说不清楚,反正看完这部电影挺难受的。

  不知道要表达些什么了……

  有人开始说是讽刺的,这样的评论才讽刺,因为明明是感人为主。要说讽刺,也就那个信誓旦旦陪同而去的江同志满口爱情最后忍受不了偏远的落后与寂寞中途折回这个情景是讽刺的——讽刺都市爱情的脆弱、幼稚,经不起事实的考验,在困难前不堪一击。

  我很喜欢小许,那么执着那么率真那么坚毅那么独力。我也曾经想过如果有支教的机会我会义无反顾,到那些缺乏先进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育方式的落后地区贡献自己的青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我知道,如果真有这样的机会我会瞻前顾后考虑很多,哪怕只去三个月。所以,像许小萌那样因为校长破罗的不幸去世而回到水咕噜小学奉献自己一生的事情,对我这样的人而言更是天方夜谈了。其实,类似的故事在生活中是有的。记得头年在布政参加一个展现农村中小学教师风采的演讲,我在网上一搜,搜到了好多类似的事例——到山区支教的老师因为感动于山区人民的质朴善良,感受到落后地区对教育的渴求,而心甘情愿在支教地驻足,奉献一生。

  唉,支教本是好事,但真正要实施真的会受到现实太多的阻挠。可以理解,有点悲哀。

  想去天那边,想像小许那样,想带上一个好的小江,带上一个不会中途折回的小江。想和那里的孩子生活,想带给水咕噜快乐。想在那山青青水盈盈的地方,在那远离城镇烦躁的地方,找到心灵的栖息地,找到特别勇敢的自己。

  【第2篇】

  看这部片子,其实很偶然,是在不经意间看的。影片一开头一那种轻松的曲调进行,我以为是搞笑片,便带这轻松的心情去看。直到片子播到水咕噜村的村长里大头去接前来水咕噜小学支教的两名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的心情沉重起来。

  那样的一个村庄,像极了我生长的地方,我们的村长也吸着旱烟,吧喳吸一口,吐出的烟雾就飘然离开烟斗。一吞一吐之间,像是一声声沉重的叹息。影片里的小学,看起来很简陋,其实比我曾经的小学要好得多,那时候,每天还要走上一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那时候我总喜欢抬头看着筛子似的屋顶,从稀疏的瓦缝间渗下来的阳光,就照在我们的书上。到了多雨的季节我们的座位就会变得和拥挤,全都集中到一个角落里上课。妈妈怕我们的书被打湿,每年都用塑料给我们包书,所以到了期末,我和弟弟的书都是班上最完整的。有的时候,从屋顶上掉下来的瓦片会打断我们的课,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

  当整部片子进入到许小萌的男友坚持不下来,毅然选择离开时,难免的,会心酸。江可可是为了追求爱情而来的,在无法忍受环境的情况下,他选择了离去,我不禁想,面对环境,我们无奈束手无策的时候,到底是坚持还是放弃?当然,我并不会因此看不起他,而是我很能够理解,在那种环境下生活,需要一种常人给不起的勇气,我是在哪种环境里上火出来的人,特别能体会。记得一次在主题班会上,谈论关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当时我就说了,我这人没甚么高原的理想,只想毕业后会我小学去教书。也许这个想法从我离开小学是就已经潜在我的大脑里面,期间或许曾有过动摇,但最终还是在我的大脑里生了根。秀春瞒着破罗到城里打工,在去之前,她曾问过许老师,像他这样的人能否在城里生活,许老师给她两个答案,一个是努力读书,考上大学;另一个是到城里打工,秀春很自然就选择了后者。在农村,想到城里生活的途径最快的就是打工,读大学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一场赌局,这种赌注不是谁都敢下的。于是,很多个“秀春”在我们农村出去,就再也没回来过。秀春很幸运,有个很愿意为她负责的破罗,不顾一切的把她呆回来。而我们村里的“秀春”们,就没那么幸运了。我很荣幸的成为我们村里唯一一位没走“秀春”的路的人,我真不知道该骄傲还悲伤。

  有一次寒假期间,我顺道去看了我的小学,曾经上课的地方,屋上的瓦早在几年前被一场冰雹洗了,斑驳的老墙已经坍塌得差不多了;小时候看起来很宽的操场,此刻显得那么小;青草肯定长得很茂盛,因为就连枯草的阵势都很惊人。守校的跛叔还在,拄着拐杖,再在已经没有门的校门处晒太阳,脸上的几道皱纹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脸上的。跛叔一直盯着我看,我猜想着他可能认识我,也可能不认得我。我就这么静静地眼着操场走,一只废旧的桶里里盛开着无名的花,那是我不认识的花,但我认识那只桶,那是跛叔以前盛水给学生喝的桶。而就在不远处,一座六层的楼房上飘荡着五星红旗,高高上锁的铁门,围得严严实实的大操场,拥有和小学一样名字的学校,里面有我的启蒙老师,但我对它却很陌生。学校迁到了那里,按理说也应该需要守校的人,跛叔问什么没去,这十几年来一直守在这里,我想只有他心里知道,或许我也知道。

  许老师的支教气满了,就要离开了,破罗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小屁股们还是哭了。

  影片的结尾,破罗死了,上山背黄泥来修学校遇到泥石流,没了,当许老师从村长口中听到破罗去世的消息后,毅然决然的回到水咕噜小学,回到了失去破罗的“小屁股”们身边。离开的人回来了,没想过要离开的人却离开了。在记者的要求下,许老师答应和同学们两张相,让他们好回去交差。当大家都准备好的时候,小根子搬来了破罗上前坐的椅子,同学们把野花放在椅子上。也许平时,大家都叫他破罗,而不是老师,但在孩子们的心中,他的位置和许老师是一样的。当相机的快门按响的刹那,我的眼泪涌了出来。影片想起沉重的音乐,结束了,我睁大眼睛了座位。

  我用手机给爸爸发条信息::“爸爸,毕业后我想去支教”过了很久,似乎是沉默,爸爸回了我两个字“随你”,我轻轻滑上手机。

返回读后感500字列表
  • 上一篇:读《温暖的惩罚》有感500字
  • 下一篇:鲁滨孙漂流记读书心得5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