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词人,卸洒战场;有一位武将文采飞扬,这个人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作为一位将领,他从小就苦修剑法,二十二岁就组建起一支数千队的义军,只率数个骑兵,就突入敌营,生擒了叛将。他如此的武力高强,骁勇善战,继续北上,他或可光复宋朝。可一次难归,他失去了刀剑,取而代之的是一杆毛笔,让他再也无法驰骋沙场,血溅战袍,只能像屈原一样仰问苍天,像共工一样怒撞不周。,留下的也只有。一生悲壮的呼喊,遗憾的感慨与无奈的自嘲。
即便无法为国收复失地,但他在任职的时候也是时为国家着想。辛弃疾实在太爱国了,无时无刻不在真抓实干,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这怎能不让朝廷心烦?他愿为国去病,但大权由一个。偏安江南,只顾享乐的人掌握的时候,他也只有将谏言咽下,将忠心深藏,登危楼,一拍栏杆,热泪横流。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正如他所号“稼轩”一样,一位爱国志士壮志未酬,只能回家种地,每天在山坡与河流边渡步,与百姓聊一些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满腔热血,无处释放,这位豪放派的词人只能叹息,咀嚼自己的哀愁,也成为了一位婉约派的词人。
梁衡对辛弃疾的评价是:“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多重的身份造就了他在文人中的地位,他是唯一的,是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