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后感100字四篇
《尽头》读后感
《尽头》已经看了三分之一,渐渐的发现这是一本需要时间慢慢读的书,对于我这样一个阅读功底不是很扎实的人来说,读的很是吃力。作者的很多观点主张仔细看也不一定能看懂,何况里面还有作者旁征博引的一些大师及著作,大部分没有看过,理解起来也颇为费劲。三天看了三分之一,而且逐渐进入了倦怠期,全然没有一开始的热情和好奇,但是感觉整本书还是很有意思的,放弃又有点可惜,同时纸版的书网上不太好买到,电子书的试读也已经结束,所以购买了付费的电子版,打算缓一缓争取十天内读完。
《道德经说什么》读后感
苦恼的事情不止于此,本想着换个口味调剂一下,无意中翻开了《道德经说什么》这本书,观其名字我想当然的以为就是一本《道德经》的读后感。翻开看了几页又掉头回去看了一下作者竟是韩鹏杰…...刹那间我真的是对自己无语了。之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了韩老师的一段公开课,完全被吸引,凭借我自己的一己之力找遍了我自己的能想到的平台,也没有更多的资源,甚至还在网易云课堂报名了老师的讲座,后来忙起来也忘了这件事情了,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应该查一下老师的出版作品。真为自己的智商感人而着急。悲剧就是又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不过也是自己活该,怎么可以天真的以为真的会有人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来解读《道德经》。
明显这本书也不适合速读了,处处皆学问的东西一定是需要时间消化的。大体看了一下整部书的架构,读完了前面概述的部分,八十一章的章节解读只能作罢,结合整本书的页数我也是准备用十天的时间把它读完,因为这种大作一定一定是需要记笔记的。联想起来书里面的一个观点还是很有意思的,大致的意思是说儒家经典如同粮油副食店,里面的内容就像米面粮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本;佛学经典呢如同百货超市,里面的内容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有事没事逛一逛总会有自己需要的,看到的、悟到的皆是因缘,妙不可言;道家的学说就是药店,有什么困倦懈怠、茶饭不思就赶紧抓起来读一读,对症下药必定药到病除。
《呼兰河传》读后感
既然这样就开始第三个坑吧,这下长心了,从分类里面找,指定不会跑偏,而且绕开那些我自己知道的名著,挑了几本看了一下页数,就它喽《呼兰河传》看了介绍也是很有名的。
用了不到三个钟头看完,顺带看完了后面的《生死场》。通篇看完之后把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点记录一下,趁热打铁去除杂质,才能留下点真东西,毕竟时间最残忍的地方就在于,东西怎么给你就能怎么收回,没有商也没有量。
《呼兰河传》是一本回忆录,记录的是作者的故土以及故土的周边。故乡在诸多创作主题里面一直有着很重要的一席之地,可以被不同的艺术形式不断地质疑、怀念、歌咏、缅怀。以一个纯瓜民纯感性的角度读完这篇文章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凉凉”。通常见到的“故土”不论经历了什么,最终字里行间都会回归脉脉温情,难以割舍。在这里我没有察觉,许是作者爱的太过深沉。惊叹于作者的描写手法,就像看了一场电影,每一帧每一画都如此清晰,苍茫大地上每一个生命都如此鲜活,镜头在具象的大小事物之间不断地切换,通过细节就能把握整体的轮廓。如同跟随作者创作一幅画,真正神奇的地方在于,通过作者的文字不光能刻画一景一物,还有清晰的脉络,如同游走于文字中间同样流淌在整片故土的脉搏。深深的觉得作者的笔仿佛开过刃,笔笔见血,给景物赋予生命,捕捉嬉笑怒骂背后的人性。这个故土没有沉重没有热血,就是冷静克制之下一比一的还原,包括对祖父的爱,都能在文章中看到现实世界里面真实的那种伴随着时间的消减和流逝。这种心性的人通常都是薄凉的最容易面对现实的,也许是吧。
《生死场》读后感
《生死场》以战乱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讲述了一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说实话看完我就后悔了,感觉拿它调剂我读书的节奏简直就是找虐。读得太难受了,作者没有一点点的美化和修饰,把整个家国命运通过解剖几个小人物血淋淋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就是“解剖”这个词一点都没有错,而且剖析精神比肉体其实更残忍,肉体的解剖影响感官刺激肠胃,而精神世界的抽丝剥茧直击心灵,仿佛有一只不安分的小手手不仅抓心挠肝并且一直伸向无尽的深渊,没有最失望,只有更失望........
文中发现的唯一的彩蛋是《火烧云》啦,这一段经典的描述可是我小学时候的背诵全文呢,没想到时隔多年才看到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