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梦的旅途,伴侣有一个足矣。然而,读一本书似人的一生,又不然。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我总想霸占每一本好书。一次书荒,我找不到了方向,失落间,看见了这本书,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令我折服。我本就喜欢诗歌,诗歌中的文字唯美,需要思考,也不一定能探知作者的心理。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谓是佳作,就让我领略一下他的一生吧。
徐志摩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他的第一个妻子叫张幼仪,是个比较平凡的女人,他们之间几乎无情感而言。要说爱就只有张幼仪自己吧,她从嫁给徐志摩后,尽心尽力为了这个家。可是在她在生产时,徐志摩去不闻不问。难能可贵的是她没有丝毫怨言,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纂的,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她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人。
也就是张幼仪在临产期间,徐志摩认识了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并有谈论婚嫁之意。所以不想再维持这没有爱和自由的婚姻,就与张幼仪离了婚。在英国剑桥的时候,他疯狂地迷恋着这位美丽且才华横溢的女子,他为林微因写了许多诗。但是他们的理智终使他们分开。《偶然》就是一首他们分离时写的,其中写道:“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后来,徐志摩与陆小曼相恋。徐志摩的《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就是写向往与陆小曼自由恋爱。陆小曼出身名门,又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因而养成小姐脾气。所以徐志摩只能不停奔波,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陆小曼对家庭观念的淡漠使他难以忍受,陆小曼的大手大脚使他捉襟见肘,他是从狂热的爱情中"梦醒"了吧.于是很沧桑的写下这首诗的名句"我再不想成仙,蓬莱不是我的分;我只要这地面,情愿安分的做人,——"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她默默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和指责。正如她在致志摩挽联中说;“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她怀念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这是徐志摩的一句话。我读不懂,也许这是只有他才懂他心里的悲伤。我想,没有谁的一生是完美的。徐志摩伤害过的人,原谅他了;他爱过的人,理解他了,这就够了。生活的脚步不管是沉重,还是轻盈,成长,有时比成功更重要。人生,就是一种糊涂,一份模糊。一切不快乐,都和自己的图谋有着密切的联系,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或者,太过于执着了。
人生在世,没有一种曲折是属于自己的,所以,没必要悲观失望。生活在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没有悲伤的,没有一个人是不会流泪的。它对每个人而言,只是一个过客,一种磨练,一番考验。不要一味难过,而要振作精神。曲折是难免的,不要丧失信心,坚信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