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行漫记》有感
电气68 贾文皓
作为一部纪实性的报道文学作品,《西行漫记》最大的特点便是真实,它真实为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它真实地为我们展示了革命苏区最真实的没有被妖魔化的生活现状;它真实地为我们展示了共产党领袖们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它真实地为我们展示了革命苏区的地方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战略思想。
在当时那个消息封锁的年代,哪怕是最简单的事情,也是有争议的,有很多人否认红军的存在,否认红军长征,在他们看来长征是极其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斯诺在书中这样写道“长征的路线共达一万八千零八十八里,折合英里为6000英里,大约为横贯美洲大陆的距离的两倍,这个数字大约是主力部队的最低行军长度。不要忘记,整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的小道,大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轱辘,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而且长征更为艰难不仅仅如此,长征绝不是单纯的迁移,它是一次伟大的战略大转移,前有地方军阀的拦截,后有蒋介石军队的围堵,大大小小的战争干扰着红军的行军,无数的战士倒在了长征的路上。据统计,在损失最为严重的中央红军,平均每12人中只有1人到达陕北。
红军长征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靠的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靠的是马革裹尸、破釜沉舟的决心!书中对长征描写最为精彩的便是飞夺泸定桥,当时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这些红军战士们用自己年轻的血肉之躯在大渡河面搭起了一座通往胜利的红色之桥!我以前时常思考,是怎样的力量让这样一支红色政权在中国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现在我似乎有了答案,这样一支把自己生命置之度外,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能够抛头颅洒热血的军队又岂有不胜之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其领导者毛泽东是有着直接联系的,通过这本书我对毛泽东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斯诺笔下,毛泽东一方面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 他是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无论是在革命初期的五次反围剿斗争中,还是长征中,毛泽东都表现出出众的领导能力和指挥能力,他对抗日战争怎么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怎么进行都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另一方面也具有中国农民与生俱来的质朴纯真,率性自然。出生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广大农民的代言人,他对人民大众,特别是对农民的迫切要求做了恰到好处的综合和表达。这也是其革命斗争能屡屡化险为夷,步步为营,逐步走向胜利的根本动力所在。
同时书中对当时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社会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斯诺详细地介绍了土地分配、取消苛捐杂税等经济政策、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结构、少先队、共青团等政治社会团体、财政人民委员林祖涵关于货币、税收、贸易、合作社等谈话、教育人民委员徐特立关于文化、学校、扫除文盲的讲话。他在书中写到陕北已经彻底消灭了鸦片,见不到婴栗的影子,他从未听说有贪官也未见到有乞丐和失业。缠足和溺婴是犯法的,奴婢和卖淫已经绝迹,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都遭到禁止。关于“共妻”和“妇女国有化”的谣言更是荒谬可笑,不屑一驳。
在苏区的人民群众中,虽然许多人意见批评一大堆,但是问到他们是否愿意过现在的生活而不愿过以前的生活,答复几乎总是有力地肯定的。斯诺书中写道,农民们谈到苏维埃时用的是“我们的政府”。斯诺在参观了吴起镇的几家工厂,介绍了他们的生产、工人劳保福利后写道:“不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原始简单,但至少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有运动,新鲜的山间空气,自由、尊严和希望,这一切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他们知道他们是在为自己和为中国做工,而且他们说他们是革命者。”同时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农民们带来了文化,教会了他们识字、数数,教会了他们反抗压迫、打破锁链。
读完《西行漫记》我逐渐明白了共产主义的种子为什么能够扎根在中国大地并且发展壮大。当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着一批又一批奉献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者,无论他们是领袖或者是普普通通的战士,他们都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每一片祖国土地。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是广泛赢得人心的,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更是代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是农民革命。通过土地革命让农民获得了失去了几千年土地,让农民们免于苛税,给他们传递知识和文化,让许许多多的工人和农民也成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者,中国共产党所到之处,又有新鲜的革命血液喷涌而出。就像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他们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将赢得整个世界。”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上一篇:《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400字下一篇:《长征》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