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一早就散了,
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礼物》Czeslaw Milosz
今天趁着天好,坐在一个特别漂亮的地方,看完了朋友几个月前倾情推荐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虽然书很短,但是读完之后觉得是特别inspiring,而且不仅仅是让人意识到问题,更是让人有勇气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本书。
01
“红黄蓝”调色板
书中提到的儿童时期(Child Ego Stage)有四种基本的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而自然型儿童是不会用逻辑去思考自己父母的行为的,只能通过调整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来适应周围的环境。
就像画家的调色盘:“我们会将三原色的色调调暗,使它们看上去柔和,以利于生存,同时也借此保护自己的完整性。”当我们处于某种状态时,某些词或某些场景就会触发童年的感受。比如蛤蟆先生碰到和自己父亲一样强势爱说教的老獾,会本能地通过并不激烈的对抗,来释放自己的愤怒。他甚至会当着老獾的面忏悔,以防御老獾对他的“攻击”,然而这种从未发自内心的忏悔不可能带来真的改变。
书中提到“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然而从当下的自己,变成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比如当蛤蟆先生发现,自己其实在作为“法官“猛烈批判自己时,苍鹭问道:
“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点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02
人生舞台
当蛤蟆先生愤怒地向咨询师苍鹭控诉,老獾逼迫他辞去校董一职时,苍鹭却提出:蛤蟆先生其实是和老獾“共谋”,玩了一出“Poor Little Old Me (PLOM)”的游戏。对蛤蟆先生来说,扮演这个PLOM就像演一个台词早已烂熟于胸的角色。
而蛤蟆先生心里的另一个角色,是一个“挑剔型父母”,这个角色从他的父母身上继承而来,而这位严厉的“大法官”一直控诉的并不是别人,而是蛤蟆先生自己。
然而在这两个状态之外,应该还存在另一种“成人自我状态“,它既不像父母(Parent Ego Stage),又不像孩子(Child Ego Stage),在这个自我状态里,我们更像个大人,更像当下的自己。
“在这个状态下的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下,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能为自己所用,再也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同年的情绪所围困。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该怎么做。“
父母的状态会让我们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我们的观念;儿童的状态会让我们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遇到情绪习惯于“责备“,然而这一切却无法带给我们新的东西。
相比之下,处于”成人自我状态“的我们将学会负起责任,将意识到自己是有自主权的,是有力量改变自己、改变处境的。而活在真实的人生舞台,则需要这种力量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从而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
03
我好,你也好
书中提到了下图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生坐标:“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构造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寓言。“
对于蛤蟆先生来说,他的童年选择是“我不好,你好“,于是他习惯于扮演PLOM的角色,或者不断做出傻事以证明”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而易怒的老獾则是另一个”我好,你不好“的极端,他喜欢玩一种”Now I’ve got you, you son of bitch“的游戏,老獾的这种愤怒能有效地抵抗抑郁,他将自己内在的恐惧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怒火转向别人。
然而这种“寓言“真的一定就会应验吗?答案是否定的。就像苍鹭一开始说的: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蛤蟆先生在故事的最后也说:“一开始我对朋友们毫无兴趣,不关心他们在做什么,那时他们在我眼里都是迫害我的人;但现在我对他们做什么很感兴趣,我希望他们对我也有兴趣。“
而选择了“我好,你也好“的坐标,不仅是当下的抉择,更是终生的承诺:信自己,信他人。纵然这个选择无法给予我们免于”残暴命运如投石飞箭般的摧残“的庇护,但它引领着我们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才能、与众不同的那一部分;而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与自我接纳,同时也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
对我的启发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自己都不太理解的一些自己的行为,其实是在我还没能找到那个“成人的我“的时候,尽力避免自己应激成为那个“适应性儿童“和”挑剔型父母“。I am avoiding situations that will force me to play the roles that I am most familiar with and could stimulate the deepest felling in my heart.
书中的四个动物,蛤蟆先生、老獾、看似“理性“喜欢奚落别人的河鼠、以及平凡而温暖的鼹鼠,我从每一个动物身上都看到了一部分的自己。然而如此截然不同四个人,也能在种种不悦下又友谊长存,又时而从心里羡慕着别人的人生。诚然,这种不同也并不是绝对的,就像最后,“理性“的河鼠要去追寻他诗人的梦,看起来没什么主意的鼹鼠也有条不紊地计划开餐厅当老板。
最后用书里我感觉特别诗意的两段话结尾吧:
“到了春天,所有通向悬崖顶端的树林和小径都会铺满迎春花和紫罗兰,爬上去就能眺望从世界各地驶来的船只,它们在海港出入,鼓起的白帆宛如天上的白云。“
“蛤蟆先生沿着河岸往家里走去,他很久很久没有像现在这么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