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0字

2023-10-04 07:35:35  本文已影响人 

《曾国藩传》读后感

       曾国藩被称为“半个圣人”,是促使我看这本书的原因。古人早已定义圣人的标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不同于王守仁幼年立志做圣贤,年少成名,科举如探难取物;曾国藩为中人之资,连考七次才考中秀才,三十岁才立志做完人,每日写日记(这个习惯坚持到62岁,去世)。

    以上这些,都是我看此书前听朋友讲的,网上看的。虽说他是中人之姿,但半个圣人的称呼还是让我心生渺小,一直坚持写日记自我反省的习惯,还是我佩服不已,自认为是做不到的,他在我印象中是“牛人”。

    所谓“牛人”,大抵就像网上所说的商业牛人,起起伏伏叱咤风云,历经重重困难,然后功成名就。然而事实的确此,却又没那么简单。

      不是完人,“完人”就是完美的人,我经常把“没有完美的人,除非是圣人”挂在嘴边,以此来显示“懂得多,境界高”,说的多了,渐渐我自己都信了,我以为曾国藩即便科举不是最厉害的人,那他在其他方面肯定接近完美,尤其是每天写日记反省,我一听忍不住感慨:真牛,了不起,都坚持了30年再多缺点也修正完了呀。

   因政治站队正确和为官清廉,被道光帝赏识,京官八年连升六级,成为年仅37岁的二品大员。母亲去世,在家丁忧期间,赶上了太平天国起义军攻打长沙。在左宗棠等人的举荐下,奉命帮忙练兵守卫长沙,自此湘兵诞生。这段还比较顺,符合半个圣人的开端局。

     驻守长沙期间,因为为官不够圆滑,官场处处碰壁,最后被排挤出长沙官场,无奈之下独自领军去了衡州,从零开始筹建水师。

   擅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擅长一线指挥打仗。出兵之始,其他路湘军屡战屡胜,势如破竹,但他自己领兵作战,大部分时候被打得对盔弃甲。他也会贪功冒进,进入石达开的陷井,最危机的一次被石达开包饺子,其弟弟们带着父亲的求助信,请来了出兵的命令,又带着自募的兵把他救了出来。因为感到羞愧,想一死了之,期间几次跳水自杀,后被随行的人救了上来。  自此,打破我对曾国藩“能力强,小心谨慎,犯错少”的错误认知。

      向咸丰帝要权不成以辞职为要挟,这举动无疑让我又加深了对曾国藩的认识,他也想拥有权利,不想受制于人。原来我想象中的 遇到困难靠自己能力去解决的人是不存在的,他需要别人的帮助,需要钱需要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攻打太平天国时,每功下一城,其弟曾国荃都会烧杀抢掠,尤其是攻下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太平军到没死太多,老弱妇孺几乎死绝,湘军直接失控,真正做到了掘地三尺,满目苍凉,金银财宝以船为单位往家乡运。他虽然能做到自己清廉,不断写信劝阻,但事发后还是极力遮掩,圣人也有私心,私心同样不小。当然,我现在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评论,但如果是我估计不会比他老弟好太多,面对金钱我也会眼红,激动失去理智。

       看到此时,曾国藩并没有给我们圣贤名臣的印象,他不就是解决了太平天国运动吗?但真实的情况是,假如没有他,就没有湘军,当时的正规军兵响补给缺失,毫无战斗力,几乎是一触即溃,在太平天国面前宛如孩童。而湘军,是曾国藩从招兵,训兵,到练兵打仗,真正的从零开始,他极擅识人相人之术,从曾国藩幕府走出来的巡抚、总督有三十多人(左宗棠 李鸿章等赫然在列),此事千古未有。包括后面的洋务运动,创办军工厂,安排人出国留学,他们延续了大清五六十年。

   圣贤,也会不断犯错,也会纠结痛苦夜不能寐,也有私心,有辉煌,有众叛亲离,也需要伯乐赏识,也有无奈背黑锅的时候,也会疾病缠身,无奈抱憾离世。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第七天读后感1800字
  • 下一篇:​《沧浪之水》读后感10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