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蒋介石传》读后感1300字

2023-09-13 08:45:45  本文已影响人 

《蒋介石传》读后感
 

书籍

这篇读后感算是三本书的综合读后感:《蒋介石传》(布莱恩.克罗泽)、《蒋介石与现代中国》(陶涵)、《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黄道炫)。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对他的了解也只能是从各种各样的书籍中去获得信息。我在初中时就翻阅了布莱恩.克洛泽的《蒋介石传》中文版,详细的阅读却是在高中毕业的暑假。从历史教本上的各种负面评价中跳脱出来,这本书较为客观地看待蒋介石,让当时的我耳目一新。虽然现在看来,里面自然有翻译、删减、杜撰等各种缺陷,但抛开革命意识形态的是非总体来说对蒋的评述是精确的。《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这本书是我在大学图书馆接触到的,但至今也没有详尽地读完,它不是一种传记式的写法,更像是论文,因而有点乏味,这证明我不是一个蒋的研究者,顶多算好奇。《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史实性较高,它完整地参考了蒋介石的日记以及近些年陆续公开的史料,所以有相当的参考性,但不如布莱恩.克罗泽的小说式的写作手法读起来畅快。

兴趣

我对蒋介石的兴趣是什么?我想表达清楚。在那样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蒋如何迅速打败各路军阀头领?他如何以退为进,三次下野、三次复职?他如何能决意迎娶宋美龄,让婚姻助益自己的事业?相对而言,他坚持领导14年的抗战却显得乏味,因为那不是他的手腕和谋略做到的,是他的战略眼光和坚持。而有序地败退台湾站稳脚则是蒋另一个不平凡事迹。总之,我对蒋的兴趣在于他手腕、谋略、行动力,而研究他的精神思想和新儒家哲学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看法

随着时间和信息的流转,我对蒋的认识逐渐完整。在我看来蒋的本质是一个曾国藩、袁世凯一样的枭雄人物,他用儒教徒的入世方法和谋略去革命,但同时他又是一个三民主义的信徒,一个民族主义者。他试图用古老的中国智慧去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民主中国,他是一个用旧思想办新革命的人,最后他失败了。蒋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抗战前,抗战,台湾岁月。第一个阶段他用他的智谋,第二阶段他用坚持,第三阶段他用建设。

观点

对蒋的功过是非虽没有盖棺定论,但有些观点是一致的。第一,他是一个新儒教徒。他虽然同时也是一个基督徒,但基于儒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两者似乎并不冲突。布莱恩.克罗泽将蒋氏对传统文化的信奉评价为:“早年教育的缺陷”,这一点或许是有道理的,因为张学良也评价:蒋先生是一代枭雄,但他的那一套过时了。蒋一生研究的学问领域甚多,他研究马克思的辩证法、列宁主义、黑格尔的唯物论……,甚至获得哲学荣誉博士学位,但总体而言蒋的思想底色是儒家学说。第二,蒋是一个保守的革命者。这个观点主要是外国学者和政要的评价,杨天石则认为蒋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一个革命者应该建立一个全新的秩序,蒋在大陆时天天忙着打仗,他大概没有机会,蒋在台湾或许称得上革命更成功一些。第三,蒋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这是毫无疑问的,提前部署抗日大计,西安事变为了赢得苏联的援助而选择国共合作抗战,撤退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等等无需多言。第四,国不如共,蒋不如毛。蒋的一生多数阶段都是成功的,东征、北伐、戡乱、抗战、台湾建设,除了那惊心动魄的4年大溃败。这证明了蒋作为一个儒教徒的修为,布莱恩.克罗泽说蒋的失败是他自己造成的,这一点或是片面的,但他的另一句说的很好:“历史的偶然,让蒋不得不跟一个更加特殊的人毛泽东做对手,这是蒋的不幸”。蒋和毛差异极大。我阅读蒋,总感觉他的一生,甚至是每一天都好累,他用儒家那一套严格自律,他以“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要求自己,他的每一个决定不光要考虑共产党、日本、俄国,更要命的是要考虑党内各种派系的平衡。他远不如毛泽东洒脱,因为毛在很早之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所以国民党的战斗力无法跟共产党比,我想这也与三民主义本身不是一个强理论体系有关。
结语

在阅读《穷查理宝典》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你能在现实中与已逝的伟人作朋友,那么你将过上更好的生活”,我想蒋在我这里难当此任。我想我对蒋氏本人的研读不会再有更多了,以后可能研究一些儒家经典和西方哲学。蒋和毛的斗争并没有结束,演化至今日是两岸关系,还有所谓中美新冷战。政治是一个人世界观的一部分,不可避免。我对政治的理解也日渐成熟,对东西方的意识形态也都有所了解。我想现在的我已经能够抛开这种意识形态的二元对立去看待问题,我可以游弋在更加广阔的学术领域去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和独立人格。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1100字
  • 下一篇:《呼兰河传》读后感15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