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寻找弗洛伊德》读后感1000字

2023-05-22 05:27:42  本文已影响人 

《寻找弗洛伊德》读后感

终于,又读完了一本心理治疗的书。

曾给自己立过一个小小的flag,每次读完一本书都写一篇读书笔记。育儿、自我成长、心理学基础类的书基本都能完成任务,唯独心理治疗类,特别是精神分析类的书真的很难下笔。因为大部分这类书真的很难,难读、难懂、难归纳。一知半解的状态也不敢肆意评价,生怕亵渎了作者和著作。

直到这本《寻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经典案例》读完,再次激发了我即时记录读书感悟的想法。

正式描述感想之前,还要做点自我心理建设——哪怕当下我对书本的理解非常有限,哪怕作为精神分析学习者我的思考很浅显,但这份梳理和呈现的勇气也是应该自我鼓励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之路任重道远,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前行。

原来,精神分析也“好读”

这本《寻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经典案例》是由韩国精神分析师精神科教授李武石先生所著。这是我第一次读韩国作者的精神分析书籍,相比以前读的南希经典三部曲,正在读的《精神分析中的具身》这些书,这本书的可读性可算极其出色了。

李武石先生出生于1945年,本书原版作序是2003年,中文译版作序时间是2009年。也就是李先生58岁时创作了这本书,64岁时将这本书引入中国。从书中的作者介绍图片、文章逻辑框架到行文方式,都透露着一种东方长者式的贴心和温柔。

全书读毕,仿佛听了一门在行业钻研多年的老先生开的精神分析选修课。生怕学生听不懂就尽量讲得简单直白,生怕内容太枯燥不吸引人又加入了大量故事和图片,但所有这些都建立在对精神分析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

原来,精神分析是“这样的”

本着“要深入心理治疗就要从精神分析开始”的行业忠告,这些年读了不少关于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的书。不管是南希奶奶的经典三部曲,还是《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心理动力学疗法》之类的教材类书籍,每次阅读的过程都会有认同,有惊叹,也有迷惑。

    精神分析流派如何界定?

    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是怎样的关系?

   后现代流派与精神分析间有怎样的关系?

带着各种疑问或深或浅地在阅读中寻找答案,这本书读毕脑海中似乎出现了一些相对清晰的轮廓。精神分析到底是怎样的呢?现在我所认同的答案是:基于因果论和潜意识论的理论流派都可以算精神分析。毫无疑问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鼻祖,从早年情感创伤论,到分域论,再到结构论,弗洛伊德一生都在探索精神分析的本质是什么,并且一直在变化。但所有变化的核心都离不开潜意识和早年经历的影响。如此,就可以有了对精神分析简单明晰的理解。

基于以上理解,不同学派与精神分析的关系也变得更加清晰。家庭治疗中谈关系和依恋一定少不了因果关系的探索,叙事疗法中对故事的重新建构一定涉及潜意识的揭露,连认知疗法中对认识的重新建构新的认知也会涉及因果和潜意识的内容,自体心理学、自我心理学等就更是精神分析的延续和发展。而在阿德勒、弗兰克尔、短焦这些明确与弗洛伊德观点进行区分的流派学习中,清晰的精神分析脉络也有助于更好地辨析和运用相关理论。

    弗洛伊德的一个谜,也是一座艺术和心理学的宝库,尽管他的思想引起过很多人的争议,但我们毫不怀疑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巨人。

    如果尝试去梳理当代各种心理疗法的历史发展叙事,几乎都可以追溯到精神分析。

——徐光兴


此外,本书中关于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发展部分重点介绍了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和克莱因学派,由此也激发了我对自体心理学的兴趣,并且开启了关于自体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

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作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接触心理学十多年以来,对自己最没信心的领域就是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咨询是一个庞大、深入又要求落地的领域,由于工作性质原因并没有太多时间深入探索心理咨询,每一次被问到“你属于什么流派”时都无比怯弱,但我也一直期待在一点点的积累中能逐渐清晰自己的方向。

不管怎样,期待能从精神分析的学习中更好地澄清和沉淀自己。感谢这本《寻找弗洛伊德》某种意义上拯救了差点对精神分析望而却步的我。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在人间》读书笔记1000字
  • 下一篇:《寻找弗洛伊德》读后感10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