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这学期拜读了《教育的智慧》一书,这是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写给中小学教师写的,该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例如以师德为核心的教师素质的要求,教与学的要求,砥砺学生人品的要求,智力与非智力要求,教师的发展要求等,作为理论基础,进行了理论与实际深入浅出的论述。
在第二章,教师的素质里,林崇德教授提到,在长期研究学生心里的培养与发展的过程中,他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学生能否发展的前提。因此他从宏观上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体制外, 从微观角度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应该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作为主要内容。
从第一点师德与师魂---教师的职业理想他提出师德主要表现在“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16个字上。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除了其作用与地位确实有令人羡慕的一面外,老师也有深感困苦的一面,教师的职业理想是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为什么优秀教师能几十年如一日奉献于教育事业的人能够坚守岗位 爱生如子?
在今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奖典礼上一个瘦弱的身影站在台上说到: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站在讲台,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她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发言让人热泪盈眶。她就是获得最高殊荣的张桂梅。
满脸沧桑,身材瘦小,双手贴满药膏布的张桂梅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无儿无女,无亲无故,她是女子高中一千多孩子的妈妈,她63岁依然奋斗,但是家里日日家徒四壁,但他个人捐款累计40多万。为了区别父爱、母爱和情爱,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师生间没有血缘关系 ,彼此之间要建立深厚的感情,教师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只有像张桂梅校长一样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热爱人民和热爱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爱的教育” 成为把爱献给教育的人。
女高校长张桂梅是照亮山里女孩的一盏明灯,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让张桂梅至今无法忘怀。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2008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年来,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
她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12年如一日,学校实现了低进高出,她将1800多人送进大学。
什么是“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于第教师节之际,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大会座谈会上提出“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四有是教师的基本素质 ,更是师德师风的建设基础。张桂梅就是师德师风的典范,她以把大山里的女孩送进大学作为其献身于教育的根本动力。她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就是职业理想,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她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即全身全意地为学生服务,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把学生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圣神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护仔都是一种本能反应 ,比如母鸡忽小鸡,母狗护幼崽等等。作为老师面对着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 如何做到一视同仁视如己出呢?这是很考验人心的事。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年轻气盛,缺乏经验,班里有个进入叛逆期的学生,我想帮助他、改变他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心急面对不听管教的学生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像母亲一样训斥他,然而他并不买账还闹出走,这件事后我开始反思:当我认为付出100 %的爱时,学生感受到的可能只有5%,这就是缺乏教育的智慧。后来我改变了方式,上课要求严格 但课后经常和学生待在一起,听听他们的八卦,帮忙解决一些困惑和生活问题,即使毕业了他们还是不忘回母校来看望我,有些学生也励志长大要成为一个内心充满爱的老师。不难发现当老师需要具备“仁爱之心”的师德品质。要人心换人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问题要做情感投资,这样他才能感受到来自老师100%的爱。
如果对教育工作产生迷茫的教师一定要看这本《教育的智慧》,一线的我们总是一味埋头拉车,有时也得抬头看路,就如汲取书中经验和智慧可以让辛勤工作的一线老师的教育问题指明方向,为大家早日成为专家型教师搭梯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