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伪满洲国》读后感1300字

2022-05-23 07:32:29  本文已影响人 

《伪满洲国》读后感
 

    记得第一次接触迟子建的小说,是她的一部早期作品《树下》,可能由于同是黑龙江人的缘故,书中描绘的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让我从心里对这个陌生作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当年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在外地上学,想着故乡正是大雪纷飞的季节,“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淡淡乡愁,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这位家乡的作家正围着温暖的火炉,手捧一杯暖暖的热茶,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世界,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树是白的,地是白的,屋顶也是白的,天地间早已融为一体。浓浓的氛围和沉静的笔触倾吐着作家如水的回忆。
    从此,知道了“迟子建”这个名字。

    再读迟子建,就是这本有着厚厚书脊的《伪满洲国》了。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重现了从1932年到1945年间伪满洲国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往事,作者用宏大的叙事手法把伪满洲国各色人等的悲欢离合浓缩入书中,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作者却很讨巧地选择了以时间点为线索去串联全书十四章内容。这部以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以一个个普普通通小人物的寻常生活反映大时代背景下的老百姓的苦难历程,书中没有大人物,只有普通群众。改朝换代的事情,尽管可能彻底改变历史的进程和历史的书写,但是对于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百姓来说,它的影响却是渐渐显现的,生活还是要继续,只不过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偏离着原来的轨道。传统的惯性和生存的本能决定着一切。
    故事从新京(今长春)的一个弹棉花的手艺人王罗锅的故事拉开的帷幕。新京当时是东三省的中心地带,这一家人也是整个故事辐射的中心,书中的所有人物都是围绕着王罗锅这个线索展开的。或是亲戚里道,或是左邻右舍,远的如下山胡匪胡二、鬼子军官羽田也都与王罗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算康德皇帝也是老人妻子的族亲。这个世界真小,小到王罗锅的家事纪年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历史。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对伪满洲国这段历史我饶有兴趣,因为我的祖父就曾经在伪满洲国政府工作过。我的祖父出生在大连,具体于氏先祖是哪年随着浩浩荡荡闯关东大军,从山东老家漂洋过海来到大连的,已无据可考,但应该是较早一批来到大连的。经过于氏先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到了曾祖父这代,已经逐渐在大连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一个中产阶级。曾祖父很重视文化教育,因为他知道先进的生产力对家族发展的重要性。于是祖父高中毕业以后,就被曾祖父送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祖父接触到一些同样来自国内的进步力量,在他们的引领下,祖父在日本秘密地加入了共产党。由于祖父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组织上就通过关系,给祖父在伪满洲国政府谋了个翻译的职务。就这样,祖父作为一名特工人员就在伪满洲国政府秘密地潜伏了下来。具体祖父为我党传递了多少有价值的情报,连我祖母也说不上来,只是知道祖父每天在下班以后,总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直工作到深夜。在敌后特殊的工作环境中,造就了祖父的铮铮铁骨。据大伯父回忆,即使在日本傀儡政权的高压态势下,祖父依然保持着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傲骨,在工作中遇到日本人欺压中国人的事情发生,祖父丝毫不惧,据理力争,和日本人拍桌子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日本人迫于祖父翻译官的身份,也不敢贸然和祖父翻脸。然而就在东北解放前夕,曙光马上就要来临的时刻,却由于叛徒告密,祖父地下党的身份暴露,牺牲在了与傀儡政权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伪满洲国的历史是一部血泪斑斑的平民史。正如作者本人所言,“战争是一场意外事故,它对政治人物而言或许有特殊意义,芸芸众生只能默默承受。日本占领东三省期间,老百姓还是得按部就班地生活,其中蕴含着历史的伤痛和人生的悲剧。”是啊,在浩若烟海的历史面前,我们都只是一粒尘埃,在起伏不定的漂泊中,像《伪满洲国》中的那些寻常百姓一样,依然得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读后感1200字
  • 下一篇:《生如夏花》读后感15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