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回归故里》读后感1000字

2022-03-11 08:40:44  本文已影响人 

《回归故里》读后感


    《回归故里》一书中,讲述了法国作家、哲学家迪迪埃·埃里蓬以父亲的去世为契机,重新回到故乡,看望多年未见的母亲,并且反思自己成长之路的过程。

     作者给我一种十分理性的感觉,在开始时,我为作者如此淡薄的家庭关系感到有些奇怪,甚至有些抱怨作者的冷淡绝情,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忽然明白了作者的理性:他不得不这样,因为如果他感性,则更会被他的原生家庭、原生社会阶层伤害得体无完肤。他只能勉强自己理性,靠着自己丰富的“形而上”的哲学知识,从现实世界抽离,为自己创造一个精神世界,来给自己安慰和信心。

     在这个精神世界里,没有嘲笑和侮辱,没有玩弄与伤害。“我”可以安安静静、自自然然的成为“我”,没有标签,没有定义(这些定义,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阶层,通常是侮辱性的)。少年时代,心智还未成熟,一切还都朦朦胧胧,正是探索世界的时候。而作者,已经早早地感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不友好,甚至是攻击。而更可怕的是,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带着耻辱的、无法反抗的攻击。所以,逃离故乡,逃离原生阶层,对于作者来说,是逃离伤害、奔向自由之路。他只是在保护自己,无可厚非。而回归故里,则是一次重新回头看的机会。让作者可以在成年之后,以更加客观、理性、全面的视角,回看从前的故事及其背后的原因,更深入地反思社会阶层对人的成长的影响。

     在同性恋者的身份标签下,社会阶层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会被低估。在六七十年代,即使是在欧洲,同性恋者也只能作为“无法见光”的、“见不得人”的社会存在。他/她们只能在严苛的大社会环境下,在夹缝里求生,忍受外界的攻击与侮辱,而没有任何反抗的依据。这种经历必然对一个人的成长、思想造成极大的影响。

     但我们的确容易忽略了一个人身处的社会阶层对其成长、认知的深远影响。我们身处的社会阶层,尤其是在我们幼年的时候,几乎决定了我们能够接触哪些人、哪些事,见识哪些思想,建立何种人生观、价值观。直到(如果有条件且够幸运的话)我们有机会受到更高等的教育,才可能对自己进行再教育,以改善或丰富自己从前的认知和想法。

     书中一再强调阶层的影响。是的,根据社会阶层的定义,我们可以轻易地把人划归到任何其适合的位置。然后,才可以说服自己去理解和接纳对方的行为。

     但我并不赞同习惯性地“贴标签”的行为。固然,“标签”可以让我们迅速的获取关于一个人的了解认知,但标签也极容易让我们忽略了身处“标签”背后的,这个真实存在的血肉之躯。抛开思想与认知,作为人类本身,我们大体还是可以共享情绪的。而标签的存在,则正好抹杀了这一部分,埋没了他/她所有的、能与人分享的喜怒哀乐。让我们只看到了显眼的标签,而忘记去思考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气质和样子,拥有这样的思想和性格,做出这样的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形成的?

     正如作者在这一次回归故里之旅中,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很多情绪,理解了父母当初的言语和行为的产生原因。作者是否能够原谅,我们无从得知,但对父母的理解,就是缩减他们之间鸿沟的重要一步。而作者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接纳从前,逐渐接纳自己,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背叛》读后感1400字
  • 下一篇:《草房子》读后感10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