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关于选书
阅读训练这个想法早就有了,但是受自己精力,学生情况,互相配合默契程度等各方面制约,总是无法实现,颇为遗憾。期中考试过后,这个念头如同点燃了的干草,欲望迅速蔓延,一发不可收拾,才下决心干起来,又被选书难着了。
《我的四季》《西游记》《俗世奇人》《雅舍谈吃》《虞初新志》《金陵旧颜》,还有诸如“肖复兴、迟子建、丁丽梅、毕淑敏、梁实秋、周国平、朱自清、林清玄、贾平凹、余秋雨、余光中、刘亮程、汪曾祺、丰子恺、冯骥才”之类的大家。
《我的四季》贴近校内,《西游记》后半学期必读,《雅舍谈吃》吃吃喝喝很欢乐,《金陵旧颜》符合地域特色,各位大家不仅文章好,还是“试卷常客”,最终还是选择了《俗世奇人》,因为除了丁丽梅,可能这篇文字更加“亲民”一点了。
亲民是很重要的。
大家愿意读,能读懂,才可能有讨论交流的空间,那么我的训练目的才能藏在里面;另外总共36篇,刨掉月度测验占用的时间,期末考前能结束,还能富余2-3周弄点别的,计划通,不错~不错~
第二、关于导读
原本就看过里面的几篇,都是短小精悍,有意思,出人意料有惊喜,往往藏着小道理,本来很想像老饕一样立刻一口吞入腹中,但翻开看到《导读》二字,立刻停下。
记忆像潮水一般翻涌上来:
“大家读书啊,总是跳过导语,直接看内容,殊不知一本书的精华就在导语,这本书值不值得读,看看导语就知道了,因此往往作家完成作品,总会花大工夫,大精力自己打造或者请名家来写一个……”
这是高中老师的教诲,许久不读书都差点忘记了,于是赶紧毕恭毕敬地阅读起来。
工具是早就准备好的,红蓝笔,一支手上,一支书旁。
才读几行,心中立刻感觉不得了,一翻作者“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果然厉害,与“佚名”如出一辙。
第一段给出了我们寻常赏析文本的五大角度,紧接着点明了文章最大的艺术特色,随后按照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形象分别介绍,将语言风格,主题哲思串联其中,几乎涵盖了初中阅读考查的方方面面,里面的每一条思想都可以在标准答案中反复出现。
突然之间,该怎样给这次的阅读定目标,心中有数了……
第三、前三篇文章的行文结构
才读三篇,立刻很明显感觉到大家笔下“稳中求变”的高超艺术水平。
三篇文章,基本都是先用简短的语言给出中心思想,再来一段场面描写营造氛围,然后由面及点引出主要人物,主要人物必定有个“绰号”,“绰号”必定就是这个人的名片,叙写主角与众不同的外貌举止,用原文的话,往往都是“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
一段精致的描写之后,次要人物就要出场了,作为旁观者和衬托着引出故事的转折,这一段转折一定会让你对前面鲜明的主角形象产生疑惑,当你疑而不决的时候,故事继续,出乎意料,情理之中,最后总结升华。
结构是稳的,但是构思求变。
苏七块看似认钱不认人,最后又做了件好事,但追求的似乎又是自己立下的规矩,换言之,重名声;刷子李规矩大,但最后教育曹小三的确是要好好学本事;酒婆是《酒婆》的主角吗?似乎传递中心思想的反而是没有姓名的酒馆老板,老板唯一的一次不骗人造成了酒婆的去世,那到底要不要骗人?当你在疑惑的时候,注意到事件发生的地方叫“首善街”了么?
第四、每篇文章必有一段堪称经典的文字
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
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赛在地上划天书了。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
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
只看《酒婆》打开钱包的那一段,这层层叠叠,珍而重之,谁知最后竟是只有两角钱,真是为之气结,堪称奇人绝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