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的对立是婚姻或者说是伴侣。社会对单身人士的看法总是带有强烈的偏见,对单身女性尤其如此。他们觉得,大家都是群居生活,你单身,说明你有问题。他们带着偏见的有色眼镜看你,不是想帮助你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在你身上炫耀自己的优越感。婚姻也并不是什么救赎,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独自生活完全是站在虚伪的生活的对立面,而遵循传统却不幸的婚姻,不过是因为社会常识要求你这么做。单身生活可以保持人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无需妥协自己的价值观。不用对他人负责任。孤独可以使人们更接近真实的自我。
生病、失业这些问题是人生中很大的挑战,使人不断虚弱的绝症也是单身支持体系中的最残酷检验。就算有伴侣,也无法保证伴侣能陪伴在身边。这是人类寿命的增长带来最艰巨的挑战。婚姻缓冲了对孤独的恐惧,但是,大多数年迈的夫妻的最终分别不过只有咫尺之遥。我们不应该将现实太过浪漫化。文章中单身的老年人有的住养老院和辅助生活中心,有的自己在家住。养老院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好的价格非常昂贵,一般人支付不起。质量差的,很多人说宁愿选择坟墓也不去。辅助生活中心比较不错,一个大的单间公寓,基本设施齐全,有工作人员,保证了单身老年人有独立生活,同时在需要的时候能提供帮助。但是,对于失去个人独立性的恐惧感,以及对于自身越来越依赖于他人或其他机构的焦虑,都困扰着当代社会绝大多数的老年人,这种不安全感完全是来自于个人主义文化。因为,当个体的尊严和完整性取决于个人主权的自我认知时,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无法自理自立时,那便成为了最严重的屈辱感。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都不是真正独立的个体。但个人 自主权的集体信仰掩盖了一个事实:其实是各种社会机构为我们最宝贵的个人主义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其中包括:家庭、市场和国家。而那些与个人主义有关的传奇,例如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故事,更令人们忽视了由独立的个体组成的社交网络,为我们每一一个人,甚至是我们中间最为反社会型的个体,提供了独立的力量)然而,像那些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在自己的公寓里维持着高品质生活的人,毕竟与那些不幸的同龄人,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对于后者而言,独居给他们造成了伤害,他们缺乏亲人的帮助,甚或是害怕搬去与人同住,当这些不幸的人们不得不承认自己需要特别援助的时候,事情变得尤为精糕。独居的老年人基本都是身体较为健康的,有自理能力,他们可以生活的相对幸福。也有使用机器人辅助自己的。但是机器人也存在很多问题。也有很多老人死后没有人收尸,我也无法想象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他们是以怎样的状态度过的。悲伤?绝望?坦然?但是他们离世后,应了那句: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来的时候什么没带,去的时候什么也没带。但是有疾病的老年人就没有健康的这么幸运了,他们可能会遇到可怕的养老院,这绝望中离去。所以,社会组织的需求其实很大,但是社会上出现的社会组织都比较少,因为大多数人觉得自己最后还是会选择一个伴侣,所以对维护单身人士的利益不太感兴趣。
但是,这本书也告诉我们,单身不意味着离群索居,单身的人更愿意花大量时间来社交。婚姻不一定会带来幸福。单身并不是目的,独立自由的人格才是幸福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