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文尾自序里的一句话:“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是的,这是一本含泪的故事,但在泪水里却读出它的深度和韧性。活着,只是为了一种本身而活,而不是为了其它身外之物而活,其实生命就预示着生老病死,就预示着目睹生命的流逝,命运就是场漩涡,我们身陷其中,除去抗挣便只能随遇而安。
虽说现在已是网络时代,已是大数据时代,与五零、六零年代大相径庭,但现代有现代的问题和矛盾,比如说层出不穷的各种怪病,各类恶性暴力事件,家庭与人性上演的闹剧,以及当今疫情的危险趋势等等。就在今年黑色七月,发生了河南郑州暴雨,遇难99人,经济损失880多亿,南京本土疫情造成确诊病例328例。
而国外的疫情更是令人忧心,特别是在贫穷的国家,面对疫情他们毫无还手之力,妇女、儿童、老人这些弱势群体每天都面临着生死的危险,活着是种幸运。
相对这种状况,身为中国公民的我们,为国内防疫的种种举措感受国家为民的安心。活着,用力的活着,我们虽没有经历过福贵的种种波澜,但不得不说我们亦是大环境下的幸运者,如果说福贵是那个年代的镜子,那我们何尝不是当下的折射。
父辈有如福贵的那一代,岁月如同流沙,一次次淘洗着生命的脆弱,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从身边流走。眼泪是无声的证明,就如那些荒草一次次覆盖,一次次重生,它们在反复的演练着生命的过程,你说它是演戏也罢,说它是种假像也好,真真假假似梦似幻。
活着,是一道光,是光与光的相遇和踫撞,我们用光烤干了泪水,敲击着生生不息的回响,我们从光里获取温度,任它无限滋长,无限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