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落脚城市》读后感1200字

2021-06-18 10:01:31  本文已影响人 

《落脚城市》读后感

这是一本由加拿大记者Douglas Saunders以纪实式的语言著作的关于伴随着整个近现代历史的人类由乡村向城市迁徙的书。作者以其新闻工作者的视角,走访了全球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的边缘角落,那里是被城市里的核心中产阶级(很大程度上就是我或者我们)称为城中村、贫民窟、移民聚居区的所在,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滋生社会的罪恶,鄙夷而避之唯恐不及的脏乱差又危险的区域。而作者在这场探究之旅中深切地体会到,这场长达数个世纪大迁徙,它们正是促进城市化,稳定经济与政权的关键力量,他将其称为“落脚城市”。

全书的结构松散,以并行的结构叙述了一个又一个带有不同特征的落脚城市。书中列举了各种落脚城市,比如:

印度-勒德纳吉里:农民季节性迁徙进城务工的落脚城市,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形式。其最佳的状态是在城市中的工作带来的收入会回报农民的家乡乡村,提高乡村的生活水平。我们可以联想到中国有广大的三四线城市都具有这种现象,从我身边的农村亲戚即可得知。

深圳:一个无法落脚的城市。可以说深圳变得一点都不需要农民落脚,那里根本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一个向着最光明伟大的新兴社会主义城市目标建设的城市,怎么会容许这种碍眼的存在?!畸形的产业和年轻的取向造就了一大批的新兴产业,吸引了大批青年才俊,同时造就了深圳恐怖的地价增速。然而,他们很多深知自己在深圳没有未来,更不用说农民了。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能再依靠劳动密集的制造业(我们知道资本的运作使得它们已经输出到发展落后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印度,泰国,越南等等),我国的很多的落脚城市将何去何从成为了一个问题。

四川-水林:正在消失的中国乡村,代表了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很多情况。当小农经济不能再支撑生活而被商品经济取代,更多的农民不再是季节性迁徙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而是长期在城市中打工,而随之而来的既是空巢现象,打工者形成的城中村由于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这种控制人口归属的极端方式)使得他们无法获得城市居民所能获得的经济,教育与发展资源,只能把老人与孩子弃置家中。这在我国是多么地典型!而当上一代老人去世,孩童只好跟随其进城父母,他们将何去何从,依然成为当前中国城市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种迁徙的力量,实质上是使得更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底层居民通过努力晋升到中产阶级,从而带动城市化的发展,进而创造空间使得更多的人从乡村迁入城市。这些中产阶级在贡献自己的社会力量中,改善了以往的落后社区,同时回馈乡村,在城市化程度增加的情况下,将压力减小的乡村建设成类似中产阶级乡村,从而进入乡村和城市同步发展的良性平衡。这是社会流动性的体现。

而达成这样的目标,作者认为需要很多努力。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同时也有更多的国家重蹈悲剧覆辙。作者认为良性的过程需要的根本是落脚者获得地产产权的权利以及可以被城市社会接纳的政策和空间环境,从而打开底层落脚者阶层晋升的通道。在这里,作者批判了上个世纪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带来的城市规划恶果。这些理想的城市乌托邦,由于其低密度和低连接度,使得空间隔离,或是缺乏街道空间的自由度和弹性和和谐互助的邻里——而这也是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所探讨过的问题。

作者的呼吁引发了我在读书过程中的种种思考和联想。可能全书并没有出色的论述与先进的观点,而他娓娓叙述走访的一个个落脚者的故事,形象而具体地震撼着我,我看到了一个个底层民众为了生活为了家人所作出的努力,随着社会环境的人生起伏,又从一个家庭的小处见证一个国家发展历程的大处,而这些都是从小生活在富足的中产阶级的我们不曾想象过的,就像获得立足的很多落脚者的下一代一样,不曾理解上一代人的艰辛。同时,这也对我们这些建筑和城市从业者更应该了解的真实的社会,而不是我们被虚幻的课本和教学建构出来的乌托邦。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绣枕》读后感1800字
  • 下一篇:读《城南旧事》有感12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