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放熊归山》读后感1500字

2021-05-23 08:49:50  本文已影响人 

《放熊归山》读后感:青春有时就是一场奔赴

这是一次绝无仅有的冒险行动,一个近乎壮举、让人大开眼界的大计划,也是一本不那么欧文的欧文。

一个年轻人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侦查”想要完成这个释放天性的大计划,在他自己的构想之中,那将是一场动物的革命,而他就是那个解救万千动物的高贵英雄,即便面临着被获得自由后的动物撕咬甚至吃掉,也从未产生过一丝动摇,却遗憾地在一场意外中殒命,计划被暂时搁浅,这里说是暂时,是因为有了另外一个年轻人替他做完了未竟之事。

这场与两个年轻人有关的冒险背后,我想欧文一定赋予了他更多深刻的定义,作为欧文26岁的出道之作,《放熊归山》确实少了一些老练和圆润,但就是这些棱角,其实更是尖锐得纯粹,欧文的想法正如故事中的两个年轻人一样,是疯狂的、纯真的、天马行空的,也是不计后果的。

青春的欧文原来还写过这样一个热血的故事!这些跳离出循规蹈矩的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也正是为欧文之后的行文风格奠定了基础,成为美国文坛泰斗冯尼古特口中“美国最重要的幽默作家”,也被《丹佛邮报》赞誉道“约翰·欧文是美国最具想象力与热情的小说家……他拥有十倍于其他作家的想象力”,村上春树更是将他视为偶像,两度亲自翻译他的作品,称“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他的读者都变成了瘾君子”,而《放熊归山》就是他翻译的其中一部,也是村上对欧文40年文学崇拜的缘起之作:

“无论怎么说,我还是被《放熊归山》字里行间的那种让人喘不过气似的青年时期的‘思想’所深深吸引了,尽管这种‘思想’含有杂乱且未加处理的部分,但它反而更加真实地将那种焦躁展露无遗。因为我想要将那一‘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因此着手翻译《放熊归山》这本书。”

约翰・欧文的长篇小说一个重要特色就是精彩的故事情节,《放熊归山》的引人入胜之处就与这精彩的情节密不可分,它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第一部分的疯狂冒险有一种“公路小说”的既视感,爱情、兄弟、大摩托!第二部分是来自于希基的笔记本,家族史与动物园侦查记录彼此穿插,“动物园的一夜”让人躁动,二战时期小人物的命运让人感叹,细细碎碎的看起来似乎有些“神经质”,但其实整个故事的精华恰是在这里;第三部分是一场不言自明的托付与残酷的“圆满”,太多的不合理在青春的飞扬中更像是一种亟需释放的澎湃。

这样的一个冒险故事其实读起来却并不算轻松,因为如果仅仅是就表面意思来阅读这部小说,可能它会有点“扯”,有点荒谬和不羁,甚至可能会让人不屑道:好夸张,青春里哪来那么多热血!但如果了解过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以及欧文想要表达和传递的情绪,再结合故事本身去阅读的话,那么我想它的精彩可能会让人拍案叫绝。

与欧文很多被人熟知的作品,譬如《独居的一年》、《苹果酒屋的规则》、《盖普眼中的世界》等比起来,这部出道之作似乎鲜少被提及,但实际上,《放熊归山》值得收获更多的关注,它既有跟欧文的那些名作相似的精彩,又有独属于它的气质。

譬如《放熊归山》中就有些元素与《盖普眼中的世界》类似,比如元小说技巧的一种体现。在《盖普眼中的世界》里,盖普本人的小说和对盖普生活的叙述交替登场,而随着这种“交替”所产生的影响就是现实与艺术之间转换,亦虚亦实,亦真亦幻。

而在《放熊归山》里,体现这种元小说技巧的就是第二部分来自希基的笔记,前文提到过,这一部分是希基的家族史与他在动物园的观察报告相互交叉的,让过去的事和现在的事在互相作用中创造出更加深刻的意义,不同于《盖普眼中的世界》里真实和虚构交汇,过去与现在的碰撞所产生的电影不断换场的既视感,让这部小说有了别样的感染力。

与此同时,这一部分也是交代背景的重要环节,其实欧文在多部小说中都曾对“二战”后维也纳的俄国军事占领区进行过细致描写,在《放熊归山》中则是通过希基的笔记体现出来。欧文本身有在维也纳的求学经历,对于60年代欧陆叛逆青年的观察以及大时代之下社会的风云变幻,为他之后的写作提供了很多灵感和素材。

当时的维也纳被四个国家瓜分,其中,俄国人驻扎在市郊的工人阶级区域以及使馆和政府大楼附近的市中心,占据着最大的势力范围。在那里,俄军对于士兵的枪击行为是纵容的,士兵集中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枪击、爆炸等事件集中的地方,暴力的盛行给当时的维也纳俄占区笼罩上一层恐怖的阴霾。

在这样的一种阴霾之下,“反抗”成了一抹亮色,我们也可以通过笔记部分的阅读,理解了希基对大摩托的“执念”到底来自哪里,也明白了他的叛逆其实也是一种“反抗”,夜间的动物逃跑计划让故事进入高潮,也让人不仅因为“宁要坟墓,也不做奴隶!”的呐喊而热血澎湃,自由不易,但也应辩证去理解,思想上的自由与行为上的自由又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在青春这场盛大的冒险里,追逐,是一个无尽的梦,而释放,也可能会是一条无怨无悔却无法回头的路。

奴隶还是坟墓?诚然,这两种滋味都很不好受,但如果只能选择其中之一,又该做出怎样的抉择?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1000字
  • 下一篇:《第七天》读后感18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