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离海外,在国外成立各种拥护光绪的保皇会,同时争取关注和同情,而各国也因为利益,纷纷支持。这就造成国外政府与慈禧清政府的紧张。说个题外话,之前在历史课本上介绍戊戌变法时往往从政治制度或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阐述的,但康有为、梁启超他们除了政治体制的改革外,还有同意或附和一些社会改革或主张,例如:放弃新疆领土等主张,而往往这些主张符合其他国家的利益。
慈禧清政府与外国政府紧张之际,义和团起来了,因其反对洋人支持清政府而受到当时政府的支持。经过四次御前会议讨论,清政府决定对外宣战,战争的具体过程不说了,清政府战败后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加上利息共计赔付9.8亿多两。这么多赔偿银两中俄国竟然是最高,占比29%,而俄国当时与我们还是联盟国。
而俄国的野心不止于此。俄国之前精力没有放到远东上,但后来在修西伯利亚铁路,发现若绕过黑龙江太远,若能直接修到大连就最好了,并且海参崴的港口的海面在冬季时会结冰,更加不利于运输。所以从一开始俄国就一直想占我国的东北。正好庚子年(1900)义和团运动,让俄国以平叛义和团的借口派兵进入东北。当《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又开始耍无赖,不想退出东北,并且要各种特权。当时大臣中张之洞、袁世凯反对俄国主张,而李鸿章则同意俄国主张。
现在想想真是太危险了。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和光绪都逃到西安,后来是李鸿章出来擦得屁股,签的《辛丑条约》。李鸿章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若当时答应俄国的要求,东北就名存实亡,不过幸亏当年冬天李鸿章死了....
李鸿章虽然死了,但是俄国仍然占着东北,且迟迟不肯退出,于是日本出面交涉,交涉不成,日俄在我国的东北打起来了,也就是历史书中说的日俄战争。若当时俄国胜利,东北就不用想了;若日本胜利,日本就不会仅仅想要南满了。幸亏日俄战平,且两国讲和的条件仍是承认中国在东北的主权。
从这个角度讲,日俄战争的战争结果也算天佑中华了。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中赔款加利息共计9.8亿两白银,分39年偿还。这里说一下,这个钱不是直接从国库里出的,当时清政府也没钱,这个钱是从海关税中出的。进来的货物得先交税吧,交的海关税,先偿还赔付款,剩余的部分再交给清政府。为了保证钱先到各列强,当时各海关的税务司及高级官员都是西方人,相当于关税先到西方人手里,先扣下赔款,剩余的再看情况给清政府。
《辛丑条约》是1902年签订的,约定39年偿还战争款,所以说偿还日期为1902-1941,但清政府在1912就灭亡了。这后来的战争款是怎么解决的?根据国际惯例,旧政府虽倒台,新政府需承担相关债务。同时民国政府为得到各国支持,亦同意继续支付。
当时是八国联军入侵,所以赔付款也是向这八个国家支付。
美国1908年得到战争款后,把多出来的部分款项中的一部分用于建立留美预备学校,也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同时也资助留美学生,也就说常说的用庚子赔款留学生,这里面就包括了后来成为大拿的詹天佑等人;
俄国1905年十月革命灭亡后成立了苏联,宣布免除战争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民国政府加入协约国,对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后来协约国战胜,所以解除了向缴纳奥匈帝国和德国的战争款;
1925年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效仿美国的减免政策,以办学校和资助留学的方式返还部分。
日本一直要求按合约赔款,虽有办学或资助的返还但额度非常低。并且在中国用战争赔款建立日文的同化学校。而国民政府也一直按条约对日赔款,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后坚持还款、七七事变后坚持还款、淞沪会战后坚持还款、南京大屠杀后还坚持还款,这是蒋校长为数不多的"重信守诺"行为之一。直到1938年认为得到英美支持的国民政府才宣布停止支付对日赔款。1939年1月才正式宣布停止偿还赔款。
战争赔款的合约结束日期为1941年,仅仅提前2年结束!这中国近代史是真真切切的屈辱史!
思考
重新读史会因为有不同的视角会得出不同的观点。这次读中国近代史,对历史上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他们在那个时期为中国自强所做的努力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