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读后感 读后感1000字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1200字

2020-12-05 10:00:40  本文已影响人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这本书是余华除了《活着》最受欢迎的书之一,起初我想看这本书是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尤其“卖血”两字让我浮想翩翩,牵起无限遐想,进入到这个”卖血“的世界以后,我震惊了,写下这个读后感。
该篇记述了“大跃进”“文革”“大食堂”时期前后的故事,主人公是在丝厂卖苦力的蚕茧工许三观,他为了度过坎坷的人生中一个又一个难关他卖了11次血,身体日渐憔悴的同时,精神世界也成为颓垣败瓦。
《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拥有相似的主题“生命的受难本质”,故事描述一个谷底求生的男人靠一次次卖血挽救家庭苦难。他“喜欢”卖血,似乎在他的世界里,能够拯救所有人的只有卖血,能赚到大钱的也只有卖血,虽然很可悲,那一时期的人民确实真真无法选择个人命运,只能“卖命”来饱腹奢求温暖,作为底层的“蚂蚁”,没有尊严来谈自由独立。中国的传统观念里,血是祖宗传下来的,什么都能卖,就是不能卖血,“卖血”就是卖祖宗,他“卖了血,做了乌龟”这一自嘲听着有些心酸,这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残留的封建思想。这里作者毫不客气的抨击了当时的中国经济的不堪,对人民的压迫,错误的政治指挥,是压倒群众的大山其中一块砖。虽然卖血的这种事情现在看来很可笑,却是40年前真实发生的,历史必须被铭记。
关注许三观的妻子徐玉兰被文化大革命“强奸”这件事,批斗大会上被侮辱成为了两元一夜的妓女,孩子们都躲着,在乎脸上的事,许三观坚持送饭安慰妻子的模样凸显了夫妻这么多年的情深深,是残忍的故事中很少可以欣慰的地方。
他的卖血历程中只有第一次卖血是为了图新鲜,顺便娶上了老婆,第二次发现自己白给别人养了九年的儿子,收起悲伤还是毅然卖血替儿子还债,第三次为了还风流债卖血,第四次“荒年”和“大炼钢”一同砸向这个小家,为了喂饱饥饿的家庭他卖了血,第五次和第六次都是为了应酬二乐的队长,之后为了一乐的肝炎一次性在三个月内卖了4次血,这一次次卖血的过程真的看得非常煎熬,反反复复的字眼“我喝了几碗了,但到了医院,我还得再喝几碗”“肚子快撑爆了”“吃点盐继续还能喝上两碗”“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要温一温”,读者对许三观身体的担忧,一次次怕他再也站不起来揪着心是故事成功的另一方面。
本文前半段包括后面一直贯穿的一条线索就是一乐的身世,看起来是一段关于家庭伦理纲常的婆婆妈妈的故事铺垫,没有后面的卖血救子那段来得感动天地,但其实这里是人物形象鲜明的舞台,这里把一乐知恩图报,二三乐不成熟傻乎乎,徐玉兰对家庭的付出描绘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丑恶和善良。一家人为了面子争得面红耳赤,与后面批斗会上一家人互白重塑温情的画面形成对比,引起读者共鸣。在残酷的故事中,多喝井水就会把一碗的血冲成两碗,抽完血之后吃猪肝喝黄酒就能补回来,把脚软比作从女人身上下来这些粗俗的言语和肤浅的见解在表现没文化的人的无知的同时又增加了点趣味性。三观和玉兰的吵架就是一个润色剂,些许幽默冲淡了悲悯的故事,自然的处理了前因后果,也使丰富的人物形象赫然立于纸上,赋予人物尊严和立体感。
许三观的性格也是本文一大亮点,起初斤斤计较,有点小市民的得瑟,但在时局面前,流露出一条有血性的汉子,他热爱家庭,扛起家庭的重担。他被根龙和阿方引进卖血的道路,他最终也拉了来顺来喜两兄弟下水,但他就算家里多么穷困也好,从不让儿子去卖血,这是人性本善。由开始对何小勇的憎恶到释然,对儿子的不接受到至爱,有点佛学的味道,有待考证。
结尾处,他家不需要靠卖血续命的时候,许三观显然没有了物质压力,但他仍惦念着卖血,偏激一点欣赏作品,联想到他晚期生活可能精神上出现了问题,他被年轻的血头讽刺“只有油漆匠才会收你的血”后,一直走,“他无声的哭着向前走,走过城里的小学,走过了电影院,走过了百货店”,泪一直流“让风呼呼地吹在他的脸上,吹在他的胸口,让浑浊的眼泪涌出眼眶,沿着两侧的脸颊刷刷地流,流到了脖子里......”气氛转为悲凉,无言的痛,有形的泪,前辈子卖血为生,现在血不值钱了,自己还剩什么价值?这里我们必须思考!人当然要找一个活下去的寄托,但人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要有目标的过活,不能被生活压在脚下!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人间有味》读后感1000字
  • 下一篇:《历史转折中的人和事》读后感1000字
  • 相关推荐